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金融研究 |
|
|||||
金融抑制与商业银行改革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1:52:09 点击数:[] ![]() |
|||||
大锅饭,并因为缺乏有效的约束而形成对银行资金的倒逼,使银行自身效益受损,使银行资产质量日益下降。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企业的税负和利息负担较重,自我积累能力低,只能依赖银行,这就使银行资金的财政性供给机制继续发挥作用。由于企业的自有流动资金占全部流动资金的比重不到20%,使银行贷款高达80%,由于行政干预和企业治理不当,使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大量沉淀和流失,成为银行的不良债权。由于过去财政性贷款需求的无偿性,那么在新的利益格局形成后,企业开始具有相对的自我利益,由于投资的机会成本为零,而投资利益可以分配到企业和个人,于是企业在资金需求的无偿性和经济性的驱动下,造成企业对贷款需求的刚性依赖,导致企业忽略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 问题十:双重纽带错位。双重纽带错位即银行、政府和企业间的市场纽带与行政纽带尚未割断造成银行资金财政化倾向的继续存在。
商业银行的改革思路大致可以概括为从宏观上的动手术、输血,从而促使微观上产生造血功能。 1.规模经济性、结构经济性解决思路:金融企业上市 从发展趋势看,金融企业上市将是一个较好的提高规模经济的途径。上市能通过重组银行资本和募集混业资本来打破过去单一的资本结构,上市交易将迫使贷款业务采纳商业标准。这将有助于解决国营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三分之一,而贷款占银行全部贷款三分之二的问题。 根据近期出台的相关政策和证券市场扩容方面来看,我国金融企业有可能采取依次“批量”上市:上市的第一梯队将是现有规模不大的股份银行整体上市,如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第二梯队应是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分拆部分业务上市,如四大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等的信用卡业务、国际业务等。第三梯队将是保险公司,其中中国人保、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将采用分拆上市的方式,而华安财险、泰康人寿、新华人寿等则可以整体上市。第四梯队是证券公司,它们可以整体在主板发行上市,也可以分拆技术含量较高的如网上交易业务在二板发行上市。 2.范围经济解决思路:混业经营 混业经营能为客户提供较全面的服务,可沟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将各种金融业务进行有效组合,创造利润调节、客户资源共享等优势,从而大大降低经营成本。因此,从发展趋势上看,混业经营体现了金融市场内部相互沟通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因此,随着金融竞争的扩大和金融信息化的发展,银行、证券、保险业务的各种相互交叉正在扩大。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1)商业银行在其法人实体内部设立非银行金融经营部门、经营多种金融业务,这种是绝对的混业经营,如德国的全能型银行;(2)商业银行通过投资设立控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与其投资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母子关系,一个法人一种金融业务,来实现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业务的混业经营。此种混业含有分业的迹象,如英国、日本,我国的中信等。(3)商业银行通过业务的协同兄弟关系的混业经营,来实现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利益共享,但不能直接从其他金融机构中取得利润,只能通过业务关系或关联交易来实现。如:我国光大集团,及美国金融控股公司等,其机构模式是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是兄弟关系,它们同属于一个母公司。从《商业银行法》看,由于第3种模式的混业经营使金融控股公司既实现了混业经营,又不受控制,既不违背现行法律,又有利于监管和各金融业务较为独立地运作及自我管理。所以该模式较为可行。 从银行的角度,构造一个金融控股母公司的途径,第一步,银行的全部或部分股东必须将其对银行的全部或部分股权转让给与某一非金融公司或金融控股公司,使该非金融公司先转为控股银行的公司,银行转为已存在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子公司。第二步,该银行控股公司再投资成立非银行金融机构,转变为金融控股公司。这样,银行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成为同属一个母公司的并列关系,达到利益协同,共同发展的目标。 3.网络经济、速度经济解决思路:采用信息技术 信息经济新经济大大增加了金融企业的风险,这就要求政府加强对金融产业的监管。在金融企业中受新经济技术进步影响最大的是银行的零售业务和房屋贷款业务,其次是信用卡业务。商业银行业务的电子化包括经营电子化和管理决策电子化。 金融产业本身可以采用更先进的交易设备和交易手段,这样一方面,要在新的形势下提高产业的竞争力。首先,金融产业内部大量使用计算机技术和设备,可以大大加快信息流动速度、提高效率;其次,金融产业本身的优势就是为顾客提供各种金融需求服务、提供私人信息服务,解决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再次,信息技术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防范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4.解决商业银行的五大双重不对称问题的思路:信贷资产证券化实现银企双赢 信贷资产证券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指资金短缺者采取发行证券的方式在金融市场向资金提供者直接融通资金的融资证券化。另一种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现金流动收入的资产,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的资产证券化。 首先,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显著改善金融机构的经营效果和资产负债状况。商业银行依靠自身留存收益增加资本金变得越来越困难,加之中央银行进一步强化了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这样就导致银行资产规模无法迅速扩大,影响了经营效果和竞争实力。而证券化为商业银行改善上述状况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证券化将会对其产生两种效果:银行将金融资产出售所得现金,一是冲减负债可以使资本金在总资产中的比率相对提高,二是投资于其他金融资产,那么银行的资产结构得到改善。 其次,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显著地改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财务状况,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这是因为:第一,资产证券化能将流动性低的资产转变为流动性高的现金;第二,证券化交易能将未来预期的资产收益转变为当前实现的现金收入;第三,证券化交易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外融资,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第四,证券化交易可以将现金用于企业当前经营和长期发展,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再次,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使国家在不增加新投入的条件下,实现银行不良债权的转移,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 因为贷款占用形态较为复杂,不良贷款确定的时间界定和标准又有差异,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操作方法可以在定原则、定标准、定办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信贷资产证券化。 第一,定原则。按照“先清后分,先劣后良,先点后面”的原则,将需要证券化的资产剥离出来。“先清后分”就是清理资产账户,如实反映信贷资产占用形态,做到底数清楚,然后分出银行的好坏资产,再通过一定程序进行认定。“先劣后良”就是把某一时点已经形成的真正难以收回的不良资产首先列人证券化账户,由专门机构管理,待这部分资产转化成功,再将可证券化的理想资产也转入专门机构管理,以此逐步转移银行风险。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解决不良资产应是当务之急,可以通过证券化的过程卸掉包袱。“先点后面”就是选择问题较大,不良资产占比高的商业银行进行试点,总结出经验后逐渐扩展到所有商业银行,这样做可以防止运作过程出现不畅,导致金融风险的发生。 第二,定标准。证券化资产的基本标准有:1.一定时期有低违约低损失率的记录;2.贷款在未来能够变现,并能偿还本息;3.贷款抵押物品有较高的变现价值;4.有符合法律程序的借款合同文本。 第三,定办法。从国外经验看,大多数是成立专门机构专门收购国内银行的呆账和资产,以改善银行的资产状况,帮助市场恢复信心。其机构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运作,收购银行呆账后清理有关资产使其增值,再根据市场价格出售这些资产。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