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金融研究 |
|
|||||
借鉴西方公共财政理论推进我国财政改革2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1:48:38 点击数:[] ![]() |
|||||
创新,包括:实行税费改革、完善税制和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等。 (三)支出制度的设想 建立以公共支出为主体的支出体系,这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界定支出范围,主要有:公共安全、公共机构、公共服务、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等。第二,确立公共支出的供给方式,对“纯粹公共产品”的供给,政府应全额负担;对“混合性公共产品”中的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公共支出,实行最低保障制度;对于“混合性公共产品”中的水电暖路桥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公益事业,其公共支出应实行以市场为主、政府资助为辅的原则。第三,进行支出制度的创新,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逐步推进零基预算、社会保障预算、政府采购以及国库单一帐户等项改革,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 (四)建立公共财政管理体系 建立以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财政法规为依据,以财政收支为中心,运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规范的制度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做到财政收支的民主和透明。 (五)建立财政宏观调控体系 建立以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预算、税收、投资、国债、补贴、贴息等财政政策和手段的财政宏观调控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共主编《财政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冯健身、方淑芬《论中国公共财政》(《财政研究》1999年第3期) 3.赵全厚《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报告之二)》(《中国财经信息资料》1999年第1期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