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结构,即花钱买机制。要强化农村信用社的法入地位,确立民主管理、专家治社的法人治理结构。农村信用社的高层管理人员应向社会公开招聘,实行聘任制、任期制、离职审计制、期权激励制等现代企业通行的治理制度,同时增加农村信用社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及透明度。在解决这一问题后,还有三个问题应大力解决:一是增加信用社的实力,这是信用社生存的根本问题。如果规模过小,资金实力不足,不仅不能支持当地经济发展,连生存都会出问题。一方面要进行增资扩股,增加信用社的实收资本,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组织存款,增加支持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二是提升信用社金融服务的功能和水平。当前需要尽快增加授信业务种类,以满足各方面不同方式的资金需求,要增加结算手段,解决结算难的问题。三是要通过教育与培训,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整体层次,教育与培训的对象是信用社的骨干员工,通过教育与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并带动影响普通社员。教育与培训能改变农村信用社的思维方式与价值理念,从而有利于其向真正具有“造血”功能并为农村居民“自己拥有”的金融组织的目标迈进。 4、邮政储蓄银行要尽快成立。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即将进入实施阶段。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邮政储蓄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金融力量。从全国而言,其储蓄市场份额仅次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县域,其市场份额更大,以响水县为例,截止2005年6月末,邮政储蓄占全县储蓄市场的份额已达到33.55%.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将有利于规范其经营行为,防范和化解邮政金融风险;有利于邮政储蓄机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商业银行运行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提高稳健经营能力和整体竞争水平;有利于通过寻求有效机制和途径,科学合理地运用资金,解决邮政储蓄资金返回农村使用的问题。通过其遍布城乡的网点优势和积极的资金运用,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方便城乡居民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5、民间准金融组织要适度发展。一要根据县域具体情况,尝试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成立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治理结构、贴近县域经济需求的小额信贷组织,并根据其经营情况不断加以规范。二要建立健全为县域经济服务的担保机构。由政府出面协调,设立主要由财政出资的,服务中小企业的担保基金;鼓励民营资本针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专业性的信用担保中介机构;引导发展主要为“三农”服务的农村互助担保组织。 6、信贷营销要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严格的问责制能够促使基层银行和信贷营销人员严格信贷管理,加强贷款的“三查”工作,有利于防范信贷风险。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慎贷”、“惜贷”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应该得到信贷支持的企业贷款难,银行也失去了一些发展机遇。因此,应当重新构建信贷管理机制,在贷款方式、抵押担保要求、风险控制、风险定价、还款方式等方面要有所突破,特别是要建立对基层银行和信贷人员的正向激励机制,要制定对县域信贷业务特别是小企业贷款的鼓励、促进的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鼓励其充分发挥贷前调查和贷后监督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县域信贷业务。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