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行业和地区的资金的边际收益是极其不均等的,同时也表明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效能是极差的。 五是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主要贷款对象的国有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每况愈下。据统计,国有工业企业资金利润率1978年为24.2%,1999年为6. 39%,1999年比1978年下降了17.81个百分点,其中1995、1996、1997和1998年还低于贷款年名义利率。 六是作为银行主体的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积累了太多的不良贷款。据官方确认,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划拨了1.3万亿的不良贷款到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而使不良贷款下降10%之后,截至2001年9月末,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为1.8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6.62%。其中,实际已形成的损失约占全部贷款的7%左右。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银行机构的不良贷款仍是相当高的。例如,日本1998年1月12日公布的全国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为 76万亿日元,占贷款总额的12.28%;美国截至1997年底参加联邦存款保险的商业银行和储贷机构全部不良贷款(逾期30天以上和呆滞贷款)占总贷款比例为2.27%;韩国官方1997年11月初公布其银行业约有呆、坏帐510亿美元,占总贷款16%左右,其中坏帐(损失)平均占总贷款约1.6%;泰国官方1996年报告的不良资产比例为9.8%,而据亚行官方透露,1998年这一比例可能达到18%左右;印尼官方1996年公布的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8.8%,其中次级贷款占2.6%,可疑贷款占3.3%,坏帐占2.9%;新加坡六大银行次级、可疑和损失三个等级的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3%,均大大低于我国的水平。国外观察家正是据此而断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技术上已破产。 七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给投资者的回报很低。美国《财富》杂志2000年第8期刊登了美国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同期中国一家权威机构公布中国10 大上市公司,两相对比,在核心盈利能力指标——资产回报率上,存在惊人差距:中美上市公司业绩差距最高达300%。按利润表给出的数据计算,中国上市公司在资产回报率上落后于美国同行6.73个百分点,或62%;若按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衡量,中国上市公司落后于美国同行6.92个百分点,或 64%;假如按33%所得税率计算(这是全面落实国民待遇的需要),中国上市公司在资产回报率方面落后于美国同行的程度则高达7.66个百分点,或 71%,或不及人家的1/3.由于受“圈钱动机”的驱使,我国上市公司给投资者的回报很低。1999年年报,不分红的上市公司达60%,上市以来从未分过现金红利的占20%;2000年中报进行分配的公司有53家。占所有公司的比例为5.15%;2001年中报推出分配方案的公司75家(包括转增股本),占所有公布中报公司的比重为6.52%。在投资回报率普遍低下的情况下,股市对投资者只有投机的价值,没有投资的价值;对上市公司也只有“圈钱”的功能,而没有“增值”的功能。更为严重的是,“中国资本市场上已经有一批实际上被掏空了的上市公司,在近期还会有一些掏空了的上市公司暴露出来”。 八是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很低。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大约7万多项专利技术,3万多项省级以上的科研成果,但转化成商品并形成规模效益的仅占10% ~15%,大大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转化水平。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例如,我国目前创业投资的资金量大约只有25 亿元人民币,只能维持24个创业企业。而资金投入少的主要原因又在于缺乏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