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金融研究 |
|
|||||
国际汇率理论发展的世纪回顾与展望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17:36:56 点击数:[] ![]() |
|||||
购买力平价条件,假定充分就业,工资和价格完全弹性,在两国既定的货币需求函数的条件下,汇率由两国货币的相对需求和供给来决定。 但是,根据实证检验,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很难成立。因此,多恩布什(Dornbusch)提出了粘性价格货币模型,它修正和扩展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和传统的弹性货币模型,解释了汇率超调现象。 以布朗森(Branson)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则认为在两国资产不满足完全替代的情况下,由于两国资产的风险不同,汇率受货币和债券市场的共同影响,故不能忽略国内外债券市场的均衡的调节。因此,他们提出了资产组合平衡模型,以进一步修正货币模型。 而货币替代模型则从另一个角度修正了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它假定国内和国外货币不完全替代,货币替代导致货币需求的不稳定,影响汇率的波动。 由于汇率的剧烈波动导致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不利影响,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政策决策者们积极讨论在主要货币之间确定汇率目标区以代替浮动汇率体系,由此产生了汇率目标区理论。对汇率目标区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的是以克鲁格曼(Krugman)为代表的一群经济学家们,他们系统地研究了汇率在目标区内的变化,指出目标区内变动的两个特征:一是蜜月效应(honeymoon effect);二是平滑移动条件(smooth—pasting conditions)。由于实证检验的结果较差,克鲁格曼和斯文森 (Svensson)等又进一步扩展了汇率目标区模型。 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开始,以克鲁格曼、奥布斯特弗尔德(Obstfeld)等为主的经济学家对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危机的爆发原因和传播、扩散机制进行了研究。其中以克鲁格曼1979年阐述的由于基本因素而导致的货币危机理论、奥布斯特弗尔德1986年的预期自发引致的货币危机理论和最近对东南亚货币危机的有关理论解释最具代表性。 作为现代汇率理论,市场有效与理性预期理论与以上的理论不同。其特点在于它不是从决定汇率的根本因素出发,而是从引起市场波动的直接原因——新闻消息入手。假设投资者的主观预期与以一组含有所有可公开得到的信息为条件的数学期望相同,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手段,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来解释外汇市场即期汇率的波动原因和规律,以及预测即期汇率。 有效市场的最初概念是由法玛(Fama)于1965年提出的,用于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研究,后来又由被其他经济学家引入外汇市场。在一个有效的外汇市场上,汇率 (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必须充分地反映所有相关和可能得到的信息,投资者不可能赚得超额利润,均衡价格是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形成的,市场是所有信息的敏感器,调节着价格的变动。但是,实证检验拒绝了有效市场的假说,学者们从外汇市场的“投机泡沫(speculative buhbles)”、“比索问题(peso problem)”、“风险贴水(risk premi-um)”和“新闻模型(flews model)”等来解释检验外汇市场的有效性的失败。投机泡沫是由于初期汇率偏离基本因素所决定的水平,在理性预期的条件下导致汇率泡沫进一步成长;比索问题实际上是如果有导致汇率大幅度波动的小概率事件存在,样本分布不可能是正态分布,对外汇市场进行标准的检验就否定外汇市场的有效性;风险贴水是远期汇率并不是将来的即期汇率的无偏估计,它是对外汇市场有效性假设前提的否定;新闻模型则是指在预期的期间内有宏观基本因素非预期因素的出现,这些未预期到的新闻导致汇率变化莫测。 四 、汇率研究的未来展望 “混沌模型(Chaos Model)”是最近发展起来的对汇率进行解释的新的方式,它是由自然科学中的混沌现象引入到汇率理论的研究中来,经济学家试图通过混沌理论模拟汇率走势。但是,通过实证检验,该理论对汇率的解释仍然是有限的。 对外汇市场的微观结构,即从市场特征和市场交易者的实际行为出发,包括交易量、交易者的异质性的行为、交易的时间和地点、竞价价差、汇率波动的幅度,同时也考虑到市场结构的分析是当今汇率研究的另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一些经济学家已对此进行了尝试,Frankel and Rose就建立了一个关于以图表分析为基础进行交易的交易者与基本经济因素分析为基础进行交易的交易者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但实证结果还不理想。 此外,博弈论(Game Theory)也是汇率理论新兴的发展方向,经济学家对汇率的研究不再拘于价格制度领域,转而研究人与人之间(如相同或不同的投资者之间,主导者与跟随者之间,风险中性者之间,风险偏好者与风险厌恶者之间)、政府与政府之间、政府与居民之间的相互反应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博弈论被用于对货币危机理论、中央银行外汇市场的干预和国际汇率政策协调等的研究中,国内和国际货币领域中的博弈均衡是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随着统计学发展,数据的可得性和准确性得到了提高,计量经济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则为汇率的研究提供了先进快捷的数据处理手段。例如,在对汇率问题的实证研究中,人们采用协整(cointegration)和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RCH,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ly het- eroskedastic model)、普通最小二乘法(OLS,ordinary least squares)、广义最小二乘法(GLS,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等计量经济学方法来验证理论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在对汇率的预测中,采用了随机游走模型(Random Walk Model),指数平滑模型(Exponential Smoothing Model),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cedasticity Model),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cedffstidity Model),滑动平均模型(Moving—Average Model),多元适应性回归样条模型(Multivariate Adaptive Regression Splines Model),时间序列多元适应性回归样条模型(Time Series Multivariate Adaptive Regression Splines Model),阈值模型(Self—Exciting Threshold Autoregressive Model)等。 由于影响汇率的因素相当多,既有一国本身经济的内在因素,也有外在的非经济因素,如政治因素、心理预期因素、中央银行的直接干预以及国际炒家的投机操作等。而这些因素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对汇率的内在规律进行准确地把握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的货币实行浮动汇率以来,世界汇率频繁波动,且幅度很大,使得以前的汇率理论受到挑战。鉴于汇率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世界各国无论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货币局制度,还是浮动汇率制,政府都会对本国汇率进行或多或少的干预。而只有合理的汇率理论才能给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好的指导和建议,因此,经济学家们不断地致力于完善已有的理论和提出新的理论。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理论是完美的,经济学界和政策制定者也还没有就汇率理论、汇率政策及其有效性达成一致的意见。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汇率理论山会不断发展和完善。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