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而且不能解决经济发展中更深层次的问题。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进一步发展,发展中国家应该从储备增加和债务管理之外寻求提高和维持其国际清偿力的新途径。 区域货币合作——外汇储备的替代品?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增加国际清偿力的途径主要包括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以及与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融资安排。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两种途径都不是最佳选择。首先,就增加外汇储备而言,一方面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近年来的经常账户恶化,不可能大幅度增加储备;另一方面,持有储备不仅要挤占生产性资金,存在巨大的机会成本,而且一国持有外汇储备将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其次,国际金融机构与发展中国家签订信贷额度协议的条件一般都很苛刻(例如IMF的贷款条件性),不利于发展中国家有效地防范金融危机或国内宏观经济的复苏。 因而,区域货币合作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并部分付诸实施。例如,阿拉伯货币基金 和拉丁美洲储备基金。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于2000年签署了关于货币互换的清迈协议(CMI),标志着东南亚区域货币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尽管目前其作用仍有待时间的检验,而且亚洲国家由于经济和政治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谈论亚元尚为时过早。但是,仅从区域货币合作与外汇储备管理的关系来看,这种合作就是非常有益的。一方面,对于区域内部的双边贸易,只需在一段时期内计算双边贸易净差额,从而可以大大减少为平衡贸易收支而持有的外汇储备;另一方面,当成员国发生货币危机或短期对外清偿力困难时,可以通过区域内货币互换迅速融通资金,相应地减少了为防范金融危机或突发事件而持有的外汇储备水平。 总而言之,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为了维护国际清偿力,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似乎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下防范风险的最佳选择。然而,区域货币合作能够有效地降低发展中国家成员国外汇储备的持有水平。此外,尽管区域货币合作未能解决国际储备体系的根本弊端,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将为改革现有的国际金融架构(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做出有益的尝试。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