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结售汇制度,放宽企业和居民用汇限制,积极培育外汇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3.3 构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合理的资金流通渠道 相对货币市场而言,我国的资本市场规模太小,难以协调货币市场的发展,因此自然的逻辑推论就是要大力扩大资本市场的规模,其中包括大力发展创业板市场、OTC市场,以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同时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创业板市场是高成长性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重要渠道。但在建立创业板市场时各方面担忧较多的还是投资风险问题。为此,我们需要正确权衡承担一定的风险成本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利弊得失,加强监管,切实将系统性投资风险降到最低。特别是在预选企业方面,要建立各种制度,使得只有真正的高成长性企业才能进入创业板市场,从而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 另外,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也是从我国投资者结构的实际状况出发来考虑的。目前我国居民储蓄虽然高达23万亿之巨,但与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则并不为多。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与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居民的储蓄必须用于满足医疗、养老、住房及子女教育等基本需求。因此,这就决定了这些居民储蓄必须是有安全保障的。作为资金的主要供应者的广大城乡居民,绝大多数是“风险规避者”。目前股票市场风险过大,自然难以吸引居民储蓄向股票市场转移。相对而言,公司债券市场的风险则要小得多,除获得较稳定的年利率收益外,起码可以保证本金的安全性。从近几年企业发行的10年期债券来看,年利率一般在4%~4.2%左右,明显高于1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2.25%,有利于吸引广大居民的投资。并且,这种企业债券的年利率又明显低于1年期贷款利率5.58%,有利于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3.4 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吸收了65%的居民储蓄,承担着全社会80%的支付结算业务,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56%。虽然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状况仍然较差。到2004年6月底,四家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20 070亿元,不良贷款率22.2%。大力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金融体系的最重要的环节,这是由银行的微观金融活动主体地位决定的。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主要是采取多种措施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通过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为上市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谢平.中国的金融深化和金融改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2 肖亦华, 杨学钰. 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宏观审慎指标[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