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维持国内贸易品与非贸易品部门的均衡。在资本项目方面,由于我国采取的是宽进严出的资本项目管理政策,而且引进外资以直接投资为主。伴随着高速经济增长所带来的高投资回报预期,以及我国的内需市场潜力和近乎无限的低成本劳动供应等比较经济优势,近年来我国吸引了全球企业的关注,直接投资形式的资本流入占到合法渠道流入的80%左右。持续的资本流入使资本项目大量盈余,加之经常项目的盈余,使我国出现了持续的“双顺差”现象。在我国强制结售汇的汇率管理体制下,这种持续的双顺差导致官方外汇储备激增,强化了人民币升值预期。此外,升值压力还来自于其他几方面:一方面, 国内储蓄大大超过投资,资本过剩,外向型经济和单纯市场导向的发展战略已经走到尽头,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剩,而急需发展的国防与战略产业、环境保护产业、因无短期利润而投资不足,过剩资本大量流向国外,表现为资本净外流。另一方面,外资因优惠政策每年以500亿美元的速度进入,挤垮了大量的国内企业,并拖累了国内银行。所有这一切导致了前些年的通货紧缩, 促使人民币对外币升值。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以“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模式为蓝本的外向型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出口创汇能力不断提高,使我国的外汇储备连创新高。随着企业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很多企业不再满足于单纯以出口创汇为目的的发展模式,而通过不断走出国门,扩大对外投资的国际化之路来寻求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例如联想集团收购IBM电脑部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人民币的适当升值对于我国逐渐摆脱传统的贸易导向经济发展路径,而转向贸易与投资并重的发展之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姜波克.国际金融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陈章喜,李建国.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多元视角[J].财经视线,2005(6) 3 徐少强.从国际收支成长理论析人民币汇率调控[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6)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