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图利”的环境。 (五)投资定律 根据以上论述,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不同的投资环境,利益和安全都是一个变量,投资也是一个变量;但投资变量是由利益变量和安全变量决定的。根据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确立这样一个并不表示确切量变但反映量变方向的投资定律—— 投资量 = 预期利益值/非安全系数 这个定律的含义是:如果非安全系数为确定值,则大量投资将涌向预期利益值大的投资环境(即投资量与预期利益值成正比,预期利益值越大,投资量就越大);如果预期利益值是确定的,那么大量投资将涌向非安全系数小的投资环境(即投资量与非安全系数成反比,非安全系数越小,投资量就越大)。如果一个投资环境相比别的投资环境预期利益值要大、且非安全系数又小,那么它需要多少投资就将会有多少投资涌进来。一个最佳的投资环境是一个预期利益值最大且非安全系数最小的投资环境。投资者的预期利益值的确定主要是依赖于真实可靠的利益导向,缩小非安全系数则主要是依靠法制。因此这个投资定律提醒西部大开发地区:如果你的开发主要是需要投资的话,那么你要做的根本性工作就只有两项——“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 就目前来讲,国外国内投资者投资东部沿海地区的利益值和安全系数仍要比西部地区大得多。但随着大开发的推进,西部资源优势的逐渐显露以及法治环境的不断改善,这个差距一定会不断缩小;如果这个差距不会缩小的话,那么西部就永远不会有希望。但这个差距的缩小、甚至消除、甚至反过来西部投资利益和安全系数都超过东部沿海的前提是——要让投资者明白获取较大预期利益及其实现投资安全的极大可能性。要做到这一点,归根到底要十分努力地做好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 二、如何做好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 (一)如何做好利益导向 利益导向的含义是: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充分挖掘西部的投资利益,以西部特有的投资利益去吸引国外国内的民间投资。用利益来吸引投资,其实质就是用利益来换取投资。利益越多,换取的投资就越多,因此要善于发掘出利益来。可是利益本身不会说话,不会主动向投资者招手,但利益又必须让投资者了解和相信,这就要善于“包装”和“推销”利益。 第一,利益发掘 西部地区的利益发掘在于西部人要十分重视、不断发现并深化认识其资源优势、发展机会及创业者的事业成就感等。 西部地区多具有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等资源优势。如投资西部办厂,在生产要素的配置过程中可以大量节约资源的获取成本。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做好这些资源的勘察工作,将利用这些资源投资办企业与发达地区相比可节约的成本和获取的利润进行尽可能详细的可行性研究,然后运用适当的信息载体包装起来,广泛地推销出去。西部地区具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节约大量成本。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个很大的利益,因为“发工资”始终是办企业的一件大事。西部地区富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是西部的朝阳产业,是西部经济的一大特色,完全可以发展成为一个拳头产品。政府要把这种利益发掘出来推销出去,以此吸引民间投资来从事旅游资源的开发。西部地区具有广大的市场。朱镕基总理在1998年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也讲到“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可以说现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至少有三分之一(按人口比例)是在西部。这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个很大的“利”。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将会更加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经济活力,在未来的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必将使整个国家的生产力和经济布局发生彻底改观,中国将会以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献身西部大开发无疑是一种空前的壮举,愿意到西部开创一番事业的各地有识之士必定会有一种强烈而特别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也是一种利益。如国家可考虑设立一个“西部开拓者成就奖”,这个奖的意义不在于钱,而是一个崇高的荣誉。利益并不完全都是金钱,要用这种“成就感利益”去吸引那些富有报国热情、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热血投资者。 第二,利益包装和利益推销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投资的利益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并不是所有客观存在的利益都会被外界的投资者所了解和相信。这就需要对真实的客观利益进行加工和包装,然后通过有效的方式推销出去,才能换回投资。 利益包装就是要给原始的利益穿上华丽的外衣,对其形象进行细致的设计和艺术加工。利益包装以利益的状态、渊源、构成、形象为要素,以悦目和动心为核心。利益包装以对利益的全面、深刻发掘和充分理解为前提。在深刻发掘和理解利益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各种体裁的文字、图形、图片、动画、摄影、录像甚至于演说等各种形式穷尽地包装自己所独有的优势资源、旅游景观、商业机遇、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各种利益内容。利益经过包装之后就是一种利益产品,每个具有前述优势利益的地区都应该要“生产”出自己的利益产品品牌。要能做出杰出的包装工作,就必须要有一个包括记者、作家、摄影师、广告师、网络主页制作者等在内的具有浓厚市场意识和商业敏感性的利益包装“工程师”队伍。利益经过包装后应具有能打动投资者视觉的美感和心灵的内涵,使投资者心动并产生投资的欲望。 在利益推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传统和现代的传播媒体,报纸、广播、电视、英特网等都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媒体应作为利益推销媒体的重中之重,现在没有一种媒体形式象计算机网络那样能包罗万象、覆盖全球并具有多媒体形式、互动效果和快捷方便的信息下载功能。西部地方政府要舍得在上网工程上花钱,要密切注视信息业带来的各种发展机遇。 (二)如何做好法制准备 法制准备的含义是: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良好的法治环境并提供完善的法律服务。法制准备是为利益导向服务的。对西部大开发来说,法制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建立能促进西部大开发的法律体系 对西部大开发,全国人大应至少制定两部法律。一部是基本法,可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西部开发法》,重点是把西部开发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加以界定,不能因任何领导人的变更而变化,把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另一部是投资法,以法律保障吸引国际和国内民间投资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西部地区应依据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开发西部的战略部署,结合本地方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有利于吸引外部投资的政策法规。特别是要把已经发掘出来的利益通过法制“包装”起来,使投资者能看到并坚信,只要拿出钱来投资西部,投资的利益收获是有法制保障的。 西部地区有全国最多的民族自治地方政权,可在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框架内,充分利用《民族区域自治法》所提供的有利因素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所颁布的有关政策,最大限度地行使自治权限,制定出有利于吸引外资和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法规条例、行政规章和政策措施,对到西部开发的国内外投资者,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待遇。 第二,优化法治环境 优化法治环境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性工作。一是要培育公众的法治意识。公众缺乏法治意识是违法和难以做到严格执法、形不成良好法治环境的根本原因。法治意识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严抓、长抓不懈。二是要严格依法办事。政府要严格依法行政,模范带头执法。但不能用搞运动的方式来搞所谓“加强执法”和“严打”。既然是运动就会有终结的时候,搞执法运动会在客观上造成严打时犯法、不严打时不犯法,严打时犯大罪、不严打时犯小罪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