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排放”或减量排放。秦巴地区要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发展生态产业园区,各个园区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废物零排放和减量排放的时间表。 第五,资金投入层面,引进BOT方式,设立生态环境补偿基金,政府、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生态产业园区。从国外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和政府共同对环保技术投资,使环保产业投资多元化,减少了企业单独投资新技术带来的高风险,促进了环保技术由潜在市场向现实市场的转化。如1994年德国的一项调查表明,政府和私营企业用于环保产品和服务的投资达到277亿美元。 第六,公德意识层面,自律与他律并行。企业作为园区内的经营主体,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虽然无可厚非,但深入分析目前世界各产业园区内成功企业的“秘密武器”,可知其中绝大部分企业放弃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财模式,转而追求“均衡利益的满足”,回归到西方经济学开山鼻祖亚当•斯密首倡的“利己与利他的统一”思想。某些现代经济自由主义者不断误读斯密,将其自由市场理论中的道德价值抽离,并“逐渐淡化经济自由主义的道德承诺,但不可否认的是,斯密却是一个鲜明的、道德化的经济自由主义者。”[5]其社会理想是利己与利他的统一,在《道德情操论》一开头就明确指出:“无论我们设想一个人有多大程度的利己主义,他的本性却显然是见他人有遭遇便动心。”书中他还呼吁建立一种正义的道德规范。斯密的突出贡献在于试图说明一种理想化的市场关系,其关于经济人的利己与利他的统一的思想,应该作为生态园区企业的行动指南。这就要求我们在倡导园区企业自律的同时,建立园区生态环境披露制度,通过他律来约束企业的行为,达到“自律与他律并行,利己与利他统一”。
主要参考文献 [1]孙自法.环保官员称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势在必行[J].中新社北京2003-10-9(电) [2]赵永新.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J].人民日报,2001-09-05,www.gzii.gov.com [3]杨明奕.生态产业园区的原则及分类[J].中国环境报,2003-07-18(3) [4]孟伟,罗宏.论生态产业园区的进展与障碍[J].中国环境报,2003-04-04(3) [5]范斌.经济自由主义的道德承诺[J].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5)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