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地方战略
   对北方农区发展畜牧业的经济学分析      ★★★ 【字体: 】  
对北方农区发展畜牧业的经济学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42:42   点击数:[]    

畜禽品种的“基因”决定的生产力。改良品种在本质上就是提高由“基因”决定的生产能力。这也是一项长期任务。这方面的潜力很大,能够做的工作很多。不同畜种发展水平、发展阶段不同,提高“畜力”的方法任务不同。生猪、家禽等“粮食畜”已基本实现良种化,今后主要任务是选育新品种和推行经济杂交。奶牛、肉牛和肉羊等“草食畜”良种化水平低,“畜力”潜力大,要坚持引进高产优良纯种、精液、胚胎并举,多条腿走路,加快纯种繁育速度,加大品种改良力度。从目前情形看,直接引进国外高产纯种冷冻精液,大力改良本地品种,是费省效宏之举。
    与“畜力”相比,“人力”更重要,关键在人。所谓“人力”,简单地说,就是由人的知识、技术和经验决定的生产能力。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人力不足”是普遍存在的一个大问题。“人力不足”也是“建设关中畜牧大区”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农民在由以种植业为主的生产转向现代畜牧业生产的过程中,知识和技术结构存在明显缺陷:(1)农民只有从事传统畜牧业生产的简单经验,缺乏现代畜牧知识和技术;(2)普遍受教育年限短,虽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但对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差,农村的知识和技术传播效率低;(3)长期的单家独户经营,独立意识强,合作素质差。一盘散沙,不抱团。无论是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横向合作”(自愿组成合作社),还是农户与公司之间的“纵向合作”(实行定单生产、产业化经营),都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
    “人才是市场竞争的第一资源”。市场竞争在表面上是产品竞争、产业竞争,在本质上则是人的竞争。农村是“穷人扎堆”的地方。农民既缺乏对“畜力”的投资,又缺乏对“人力”的投资。这种“财”与“才”的“双短缺”局面,是“建设关中畜牧大区”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农户资金短缺,可以通过多种融资渠道解决,而知识和技术必须由农民通过自己学习掌握(当然,如果有发达社会化服务体系或发达的合作社组织,农民也可以从中“融通”一部分知识和技术)。“建设关中畜牧大区”的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就是把政府拥有的人才资源优势,以及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科研教育优势,迅速地转化为农民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优势。要在畜牧专业基地、片区,组织农民畜牧科技状况调查,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要顺应农民知识和技术接受能力差而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向农民提供“傻瓜化”的畜牧技术产品,加快现代畜牧知识和技术的扩散与传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从根本上增强市场竞争优势。    四、把握“集中”与“分散”关系,优先发展集中产区
    任何经济社会活动都是在一定地理空间上进行。由于地理空间的非匀质性,造成不同地理空间的经济成本差异,进而形成空间效率的差异。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总是不断从低效率地理空间向高效率地理空间集中(聚集)。因此,经济社会活动在空间上总是呈现出了“集中”和“分散”两大特征。
    “分散”是传统畜牧业的基本特征。“分散”是效率释然。传统畜牧业依附于种植业,是家庭种植业的“配套”产业,其生产“原料”来自家庭种植业剩余,其产品“市场”在于家庭消费。因此,传统畜牧业不仅受限制于家庭规模,也受限制于种植业规模。由于种植业的特点是分散利用土地,以种植业为谋生之道的家庭和村庄,在地理空间上也就接近均匀分布。因此,以家庭为单元的畜牧业自给自足,分散独立存在,如星星点灯。
   “集中”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特征。“集中”的根据依然是“效率”。由于社会分工发展、技术进步和市场机制深化,地理空间的效率结构发生变化。原来难以利用,缺乏效率的空间,开始变得容易利用并富有效率。随之,经济社会活动空间结构和布局发生“趋利性”演变。这种演变工业经济表现明显,农业有相同趋势。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畜牧业逐步由“面向家庭”需求到“面向市场”需求,“产品”在市场销售,“原料”从市场采购,逐步超越了家庭和种植业(养畜的农户数减少,农户的养畜数增加,少数农户养了多数畜禽,畜禽向专业农户集中),呈现专业化、基地化、集约化,“集中”连片发展的趋势——专业户→专业村→专业小区(园区)→专业乡→大型畜牧产业基地。正象工业经济中的“块状经济”、“园区经济”一样,畜牧业“集中”带来了“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集中”能充分利用家庭劳动力和庭院空间资源,能促进养殖信息、技术传播,能共享防疫、配种等公共基础,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集中”连片发展,发挥“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是“建设关中畜牧大区”的必然选择。“集中”有不利于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有利于知识、信息传播和科技进步;有利于实行社会化服务;有利于农户分享公共设施和合作闯市场;有利于紧密衔接产销关系,促进产业成长。要实施畜牧业的“集中”战略,设想未来的“关中畜牧大区”是由若干大型奶牛专业生产基地和众多肉牛专业片区、生猪专业片区、禽蛋专业片区共同组合而成。要规划和建设若干畜牧业专业基地、集中片区(组团),由专业大户而专业小区,而专业村、专业乡,直至专业县,终成“星火燎原”之势。陕西省宝鸡市已经着手在陈仓区渭河南岸的蟠溪、天王、钓渭三镇建设奶牛产业区,实行基地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强力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30个奶牛小区、60个挤奶站,奶牛数量由1.25万头增加到3万头以上。可以采取措施,支持宝鸡市陈仓区三镇奶牛集中产区建设,使其成为“建设关中畜牧大区”中建设高效集中畜牧产区的探路先锋。
    “合作社”是农业中的现代企业制度。每一个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都是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合作社是社员(即加入合作社的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在市场交易中的“代言人”,是“集中”代理社员实现市场需求(而不是代替农户)的组织。合作社的“第一要务”是为社员提供“服务”。在“建设关中畜牧大区”过程中,要发挥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的优势,使“合作社”成为“关中畜牧大区”的重要组织载体。要在发展专业户、养殖小区、专业村、专业乡的同时,注意引导农户发展合作经济,自愿组成“合作社”,由合作社为农民开展“原料”采购,“产品”销售以及防疫、配种和信息、技术服务。通过合作,增强农户的市场地位,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就农业产业组织形态而言,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称道的是家庭承包经营,90年代称道的是公司与农户的纵向连接(是经济合作的一种)的产业化经营,那么在21世纪初农户与农户的横向合作将登上前台,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农户+合作社+公司的农业组织体系。
    五、把握“政府”与“市场”关系,注重发挥政府功能
    从理论上讲,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政府的职责是矫正市场机制的缺陷,弥补市场机制之不足。市场是“无形的手”,政府是“有形的手”。一般而言,只要“无形的手”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就不需要“有形的手”参与。否则,就是政府越位、错位,这将会降低市场运作效率,损害市场经济主体利益,损害国家或区域经济效益。
    但是,市场运转也是有成本的。当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时,市场运转的成本很高。小规模经营的农户,进入市场交易的成本更高。目前,在农业经济、畜牧经济中出现了“市场失灵”的严重问题。甚至在一些领域,比如在人才、技术、信息以及防疫等方面市场机制很难有效发挥作用。畜牧人才市场失灵、技术市场失灵、信息市场失灵、防疫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就是农户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非公平经济增长中折腾的西部

  • 下一篇文章:区域产业集群的地域依赖与内生机制研究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对北方农区发展畜牧业的经济学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对北方农区发展畜牧业的经济学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
  • ››温州模式与温州人的个性
  • ››开放型经济的结构性转变
  • ››经济发展在于创新
  • ››粤商与广东的航运业近代化:1842--...
  •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
  • ››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节约:不同行业...
  • ››试论黑龙江省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参与...
  •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 ››西部大开发,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是...
  • ››对北方农区发展畜牧业的经济学分析...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