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昆都仑区 1542375 355227 760616 362 2260375 440000 东河区 654703 352852 50404 7953 721793 380100 青山区 796660 328531 70189 1905 998395 375000 石拐区 55460 92531 6022 3223 56544 18547 白云矿区 46603 12350 2801 241 24876 9922 九原区 501649 168797 30585 105409 135225 70081 土默特右旗 254934 96733 12145 131888 18183 66002 固阳县 146765 70571 7994 60553 42680 30865 达茂旗 169771 88435 10098 54466 63004 20047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比较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宏观生产力布局决策在培育新经济增长极的难度依然较大,各旗县区之间协调性发展能力需进一步增强。 二、包头市区域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本质看,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已经由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资本和常规人力资源的富集程度,逐步向知识、技术等非物质要素方面转移。包头市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定位必须首先纳入到这种宏观背景下加以考察。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资源配置在跨地区中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包头市目前既成的相对的区域经济“特色”,因为掩盖或者代替不了区域经济结构与相邻区域趋同的弊端,因而在宏观生产力布局与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方面存在较大的被动性,或者说很大程度上是历史发展的结果造成了今天这种局面。如果着眼于未来20年全市经济的协调发展看,这种带有体制遗留性质的特色格局,既不具备充分预期意义,也不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变化形势。尽管90年代以来,包头市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受产业存量和发展思路的影响,区域产业特色与趋同并行的状况依然严重存在。大部分地区将支柱或主导产业集中在冶金、化工、建材、机械和电力等方面,总体上明显表现为产业结构的重型化和低级化。这不仅制约了包头市区域特色经济格局的健康成长,不利于整体竞争能力的持续增强,也影响了地区经济未来预期发展的持续后劲,造成不应有的资源浪费。除此以外,在地区差距有所扩大的同时,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协调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表现为先进区域对落后区域的带动与辐射能力不足、各自为战,资源与市场的双向掠夺性竞争使得各旗县区的功能协调也较弱。 总体来看,经过改革开放近20年来的发展,包头地区受过去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宏观政策的影响影响,使得整体区域内优势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具体来说表现在: 首先是我市处于生产力要素流动的不利地位。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机制,生产力要素按照市场信号的导向自由流动,即生产力要素不断地向边际生产率相对较高的区域流动。在我国这一流动过程就表现为东南沿海地区对高效优质生产力要素的聚集效应。从理论上讲,即使这种聚集效应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可能出现边际生率递减的倾向,也难以在短期内消除由此带来的区域经济差距继续扩大的影响,只有当地区间的边际生产率趋于相等时,优质高效生产力要素才可能出现回流。 其次是我市产业分工和协作的难度较大。从区域经济关系来看,市场经济可被看作是一种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是按照效率优先的准则建立分工协作体系的,按照不同区域的竞争优势决定其在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决定不同区域分工收益的大小。由于包头市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就全国而言还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附加值较低的中上游产品参与区域间的分工交换。 再次是我市处于提高市场份额占有率过程中面临经济发达地区巨大竞争压力的不利地位。随着经济发达地区技术进步的加速和替代产品的增多,经济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度逐步降低,这使得我们在产业分工交换体系中所能获取的收益具有了递减的可能趋势。市场环境的逐步完善将进一步激化区域间在争夺投资机会上的竞争,这种为争夺投资机会的市场竞争,必然产生一定的社会成本,即竞争将使得一些区域的在建或运营项目陷入困境。 三、未来包头市区域分工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包头市区域经济分工定位的条件 1、具有立足华北、辐射西北、东北的区位优势。包头地处华北北部,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结合部,是华北地区通往西北地区的交通、通讯、商品集散的枢纽,是通往蒙古、中亚等国的重要通道。以包头为中心,可辐射周边11个省、自治区,30多个较大城市和众多中小城市,人口众多,潜在市场较大。在包头投资生产,可辐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交通便利,运输距离较近,可大大节约物流成本,如产品出口蒙古、中亚地区,可利用我市中蒙边境口岸和国际集装箱中转站,大大方便产品进出口,可迅速占领市场。 2、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较为全面的协作配套能力。包头作为新兴的工业城市,目前冶金、机械、重汽、稀土、电力、化工、轻纺、绿色食品等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全市有工业企业2万余家,拥有资产总额600亿元,年产值400多亿元,在国家确定的520户重点企业中,包头有6户,全自治区20家上市公司里包头有6家。包钢、一机集团公司、北方重工业集团公司、北方奔驰汽车公司、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明天科技股份公司、华资实业股份公司、鹿王集团等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韩国大宇、希望集团、香港华润、宁波韵升、伊利、蒙牛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投资包头,大大增强了包头整体实力。 3、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强的科研实力。包头工业发展历史较长,尤以冶金和机械制造业较为突出,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熟练的技术工人队伍,包头钢铁研究院、包头稀土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级研究机构及包头钢院等十几所大中专院校,以及包钢、北方奔驰、北方重汽,一机集团、北方重工等国内知名企业拥有的一大批熟练技术工人队伍,可为工业建设提供雄厚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4、具有非常低的成本优势,可大大降低工业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包头地处内陆、资源丰富、原材料及协作产品价格较沿海发达地区低,且可就近采购,劳动力成本较低,我市作为能源、原材料基地,燃料动力费价格低,优质煤炭每吨80元,电价每度仅0.4元,且能够满足供应。另外土建费用低,每平方米造价530元-550元,具有较投资吸引力。 5、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7.5亿元,城市消费品增势强劲,商品交易市场活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508元。潜在市场消费能力较强。 (二)、包头市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建议 各旗县区应坚持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带,抓住产业的近似性基础,主动凝结产业群体,努力扩大区域产业规模。要树立非均衡发展的战略方针,增强经济极化作用,通过促进生产力要素的定向聚集,着力培育颇具规模的特色产业带。特别是应适应形势,积极探索我市生产力南移的有效途径,推动生产力布局逐次向沿黄河地带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市生产力向沿黄河地带转移的布局建设条件已经逐渐成熟。为此,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市应着力增强开放意识,切实推进生产力布局南移,并依据市内力量加速建设沿黄河经济带。推进方式主要是可以依托化工厂在铁路沿线区域发展大型沿线石油化学工业,、依托包钢在西部地带发展大型钢铁工业、依托高新区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工业,同时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电力产业以及利用历史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业。在坚持建设市场导向原则的前提下,增强全局意识,在产业发展上做到既突出特色,又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产业的分散与联合,着力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努力营造“众星捧月”效应。特别是在产业选择方面,要充分体现这样一个基本特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