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改善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集中力量,加强重点,加速国有资本优化重组和国企改革。重点是,除涉及国家安全和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支柱产业中的个别重要骨干企业,可由国有资本继续控制外,国有资本要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尽快退出。 ——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除少数企业按国家要求实行国有独资外,其他大中型国有企业都应通过多种形式改组为股份制企业,但国有独资集团的子公司也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与此同时,引导民间资本发展,大力推行混合所有制经济。 ——鼓励、引导、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在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领域的基础上,鼓励其积极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外资进入国有经济退出的行业领域,特别是进入河北省的主导和优势产业;对于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政府要采取参股、贴息等方式予以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培育一批个体私营企业组建集团,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和规模经济效益。 3.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构建新的经济产业带。以中心城市为节点、以区位优势为平台,以产业基础为载体,促进不同特色产业在空间上的持续集聚。除依托11市形成的传统经济区之外,可以充分发挥各种优势,探索构建三大新兴产业带:一是近环京津高新技术和外向产业带,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通过培育壮大各级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大量吸引省外资进来次创业。二是沿海经济带,借助沿海港口和产业基础优势,通过有序、有效的生产力要素合理东移,促进沿海经济、海洋经济开发,形成以临港工业为主体的河北省新的产业生长点。三是沿路经济带,即沿京广、京九、京秦高速公路进行特色经济开发,基本设想是京广沿线重点发展医药、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和电子、通信、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设施农业;京九沿线立足产业结构的轻型化和高级化,着重体现县域经济特色,生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京秦沿线则积极寻求与京津产业对接和承载京津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努力营造经济冀一体化发展的“示范”空间,形成外向型经济的“孵化器”和“辐射源”。 ——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资合作等形式,调整搞活县域资源,集中力量,发展县域主导产业,形成规模特色。 ——推进城镇化步伐。重点是在进一步完善11个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的同时,树立切合实际的小城镇经营理念,围绕建设区域经济中心,抓紧规划编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加快培育特色小城镇。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