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层面的问题,而不是生产资料层面的问题,城镇化的目的在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重新引发对社会主义的讨论有利于明确一些概念、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有利于在城镇化的运作中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放开手脚。 (3)重新审视计划和市场的作用 我们说的计划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在广泛调查,深入分析后本着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的对社会中行业,部门以至企业,个人的含有一定强制性的指导性行为,计划经济是指以计划作为基本资源配置手段的经济结构。我们说的市场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组织化,制度化的交换制度,而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基本资源配置手段的经济结构。 我们看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差别主要在经济结构的组织主体上,计划经济下经济结构的组织主体是政府,大部分经济活动都在政府部门的参与下进行,而在实际操作层面往往出现调查的深度和广度不足从而引起政府指导与实际社会需求相脱节的情况,可能造成资源浪费,社会需求满足程度不足,经济增长受阻等情况。市场经济的组织主体是企业,大部分经济活动就是企业间的相互行为,这些行为主要表现为无形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实际运作层面往往出现资源调配能力不足,短期行为不能服从于长远目标,两极分化严重等情况。 我们跳出来看,市场和计划都是组织经济结构的手段,其主要区别落实在操作层面主要在于市场调研行为的实施者是谁,是政府还是企业。如果是政府,那么只要增加调研的深度广度,调整分配制度和方法就基本可以达到资源合理调配的目的;如果是企业,那么只要提高企业家的自身修养,适当的调整分配制度和方法,以及给予政府一定的调控权也可以达到资源合理调配的目的。那么市场经济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政府运作庞杂的管理结构,不必为眼前小事多费心,计划的主要优点是比较容易调动大量资源办大事。 我们说当前城镇化进程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在经济结构转轨的过程中各地对市场调节能力的作用估计过高,对计划手段的使用抱有一定的偏见,认为市场经济什么都好,计划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就是低估了城镇化的战略地位,杀牛用了杀鸡的刀。我们说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加大政府和研究规划机构的作用主要因为: 第一:城镇化的过程(至少在初期)是一个增大城镇需求对供给比值的过程,如何引导进城的农村人口落户,就业,在城镇生活是要花大力气研究,探讨和贯彻的。这是同招商引资的减小城镇需求对供给比值的过程不同的,不是企业或个人自身可以运作得了的。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计划干预的方式是必要的,并且这种干预是要有力度的。 第二:城镇化初始阶段是要为人口转移构建环境的,这涉及到城建,城管,交通,金融,企业,政府,甚至街道各个部门的协同运作。是要加大一定量人力物力投入的。这个过程中难免有对部分部门现有的体制,运作手段和利益产生冲击的时候,这就需要行政手段的干预,协调各部门为城市长远利益也为自身长久发展服务。把城镇化真正当作一件大事来做。 第三:城镇化初始阶段,对于某些地区可能涉及到大城市部分产业的剥离,这对于小城镇是为了创造更大的吸纳人口的能力,而对于大城市来说却是在割肉,这时候就需要有本着合理规划地区经济结构思想的行政干预来平衡矛盾。 第四:在城镇化过程中难免遇到很多由来已久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靠市场,靠谈判往往是无法解决的,这时候就需要行政干预来解决,谁阻碍城镇化就办谁。 总而言之,计划和市场都是组织构建和维护国家或地区经济秩序的手段,既不是什么意识形态的代表,也不是什么善恶是非的代表。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什么层面的问题就用什么层面的方法,杀鸡不要用宰牛的刀,杀牛也不能用杀鸡的刀。不能把经济体制转轨看死了,该做什么就要放手去做,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才是硬道理。
(4)城市职能调整以及城镇集团的建设 根据前述我国城市发展的情况,我们应该对我国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发展战略进行重新规划。大城市定位在政治、金融、信息中心的位置;中、小城市分担现有大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承担大城市的城市供给;对于城镇由于自身硬件条件的差距,并且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大量的投资进入,不适宜独立发展,所以构建城镇集团的思路是相对合理的。 大城市基础硬件设施比较完善,地区或国际地位相对较高,有资金优势;处于政治中心,政策的实施力度相对较大;文化教育水平具有优势,人群的现代化观念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是城市过于庞杂,人口过于集中,生活成本也高,所以我们说某些产业在大城市发展成本太高,不如指导性的下把大城市的这些产业剥离出来,下放到中小城市和城镇集团来运作,一方面对大城市的现代化有利,一方面给中小城市和城镇集团增添动力。而大城市应更加偏重金融、信息行业的建设,更注重从专业分析的层面对中小城市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指导,建立一个畅通规范的信息网络,作为一切产业的基础支持。从而进一步与世界接轨,成为联系中国和世界的纽带。 随着我们教育改革的实施,教育广度和深度的扩大化,必然出现很多新兴的研究门类,在这些研究门类中,必然出现很多和文化相关的门类,把它同我国中小城市的历史文化优势相结合就会产生很多新兴的能长久发展的行业。随着我们高校创业园计划的推广,这些新兴行业对就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将直接作用于中小城市和城镇,这是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的直接动力。在中小城市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还要坚定不移的发展优势产业,加大投资力度并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大的吸纳农村劳动力,让他们能够很好的定居下来并谋求自身发展。 对于小城镇不宜独立发展,而宜采取构件城镇集团的策略,相当于把一个大城市的城市职能和产业分散到若干个小城镇中,每个城镇发挥优势,集中力量发展一两个支柱产业,把若干城镇的教育,研究集中到一个城镇中实施。在项目规划建设上打破城镇界限,构建区域概念,营造区域经济。各区域之间在产业结构上尽量做到互为补充,尽量避免投资资源浪费。让小城市和城镇集团成为联系大中城市和农村的桥梁。 对于城市职能的重新规划和城镇集团的建设可以使城市发展更加有序化,可以打破狭隘的地域观念,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更为有效的调动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发展民族支柱产业。能够为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服务,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增加原有农村人口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