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到实用技术的推广上来,加强基层科技队伍建设,培养农牧区科技明白人、致富带头人,不断提高农牧业的科技应用率。通过引进、选育、推广优质品种,继续在沿江乡镇推广山油2号、藏油5号等优质油菜新品种。积极发展良种专业户、专业村,切实加快全县良种更新步伐,提高良种覆盖率。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岗堆镇小尾寒羊饲养的经验和面积,加大以绵羊改良、黄牛改良为主的畜种改良力度。二是要进一步调整农牧业种养殖结构。种植业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按照“规模调大、结构调优、效益调高”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种植业“粮、经、饲”三元结构的形成;畜牧业调整本着稳定高山畜牧业,大力发展河谷畜牧业的原则,狠抓以黄牛改良、异地育肥为主的农牧业项目建设。三是要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要立足优势资源和特色资源,发展一批拳头产品生产基地和企业。结合贡嘎县实际和目前资源,要以建立优质青裸生产基地、优质油菜生产基地、红皮土豆生产基地、绿色蔬菜生产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花卉生产基地、绿色藏鸡生产基地等12大农畜产品基地为主,发展和培育一批种养殖专业户和龙头企业,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三)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要立足于自身实际,拓宽思路,进一步搞好国家投资项目的衔接和安排,精心编制项目规划,突出项目特色,增强项目的吸引力。要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搞好“十一五”项目库建设,挖掘一批有潜力、有实力、有吸引力的项目。围绕航空港做文章,积极构思、布局一批有潜力、有影响、能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型项目。要将援藏项目引向农牧业结构调整、农畜产品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继续抓好人畜饮水、雅江防洪堤、江雄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和“电气化”试点县工作。 (四)积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必须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要坚持依靠人口素质提高和科技进步,促进农牧区生产力发展的思想,把推广常规技术、优良品种作为农牧区科技工作的重点,加大科普力度。要巩固2002年扫盲验收成果,千方百计保证县级财政对教育的投人,狠抓农牧区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全民素质的提高,确保今年“普九”验收目标的如期实现。要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发挥其示范和带头作用。要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县域科技人才前来创业,发展“能人经济”。 (五)加快小城镇建设,带动县域经济杜会的发展 小城镇是区域经济、政治、文化、交通、教育、科技、通讯的中心,对周边乡村经济发展具有积聚、带动、辐射的综合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过剩”问题,带动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是要深化对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认识。城镇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聚集生产力要素的平台。要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就必须下大功夫推进城镇化进程。要把推进城镇化进程作为带领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大战略措施来抓,纳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认真研究和部署。二是立足实际,科学规划。要立足位于西藏国际航空港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走出一系列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路子,要把重点放在“101”省道沿线,形成由甲竹林镇及机场向东西扩张,县城“两桥一洞”向甲竹林镇及机场积极靠拢,并不断向周边辐射的小城镇格局。三是要加强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城镇经济的发展,对于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的瓶颈制约,实现城乡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全县各小城镇功能和支撑产业要科学规划,避免小城镇之间产业结构的趋同,要建立一批富有竞争力的特色小城镇。同时,鼓励和吸引个体经营业主、内地和各类企业来小城镇兴办龙头企业,以此来带动农牧民发展基地生产,并积极发展加工业,开发特色产品,增加城镇的经济实力,从而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六)全面整治和优化投资环境,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在《贡嘎县招商引资奖励措施》基础上,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的“软、硬”环境,以此大招商、招大商。要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论证工作,积极推出招商引资项目,加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分类分析、筹划和论证,对于重大的关键性项目,邀请专家、设计部门进行分析和规划,达到招商引资项目资金到位便可开工的程度。紧抓援藏机遇,扩大招商引资领域。进一步加大与湖南省长沙市对口支援的工作面,邀请长沙市企业界来贡嘎县考察投资环境,共商经济发展大计,找准市场定位,努力开创互惠互利的招商引资新局面。 (七)深化改革,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各级政府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依靠社会各界的关心、参与和支持。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解决政府管理中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二是创新县域经济环境。要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形象。三是要切实更新人才观念。通过改革,提高贡献与报酬的联系程度,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靠待遇激励人,靠事业吸引人,靠感情挽留人。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使那些嫉贤妒能的庸才、溜须拍马的歪才和排挤压制人才的官僚没有市场,为调动全县各族人民建设的积极性,创造一个理想公平的人文环境。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