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使西藏成为全国的藏医藏药科研、生产中心;四是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文章,大力拓展啤酒、矿泉水市场,积极开发具有西藏特色的系列绿色饮料产品;五是重点开发有市场需求的矿产资源,科学规划,规范管理,使西藏的矿产业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才能使西藏的各项事业得到快速持续发展。 (三)提倡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社会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作为生产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因而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和力量;人作为消费者,又会消耗很多资料,人口多消耗也多,就会成为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因素。因此,正确处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持二者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 首先,要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切实控制人口数量。在重视物质生产的同时,也要重视人口再生产,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严格控制多胎生育,控制人口数量。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性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普及有关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干部和群众的人口意识和人均观念,把计划生育指标同经济增长指标一起纳人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中,形成一个人人重视计划生育,人人为控制人口增长做出贡献的新局面。 其次,要加快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科学技术与教育水平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没有较高水平的科技和教育的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很难实现。要继续实施“科教兴藏”的战略,坚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增强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社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转道上来。发展科技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加强科学技术的引进,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和向生产力的转化。西藏生产力水平低,一旦用现代科技武装起来,就能够实现发展层次上的跨越。根据西藏科研力量薄弱的情况,应广泛应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围绕发展特色经济,调整经济结构这一主线,积极引进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特色资源和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技术,加大科技创新、推广、普及力度,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 再次,发展科技,要以教育为本。根据西藏教育的总体水平不高、人口科技文化水平较低的情况,采取国家扶持、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办好教育,加大义务教育的力度,加快扫除青壮年文盲。高度重视农牧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实施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在大力兴办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 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提高人的素质从两个方面来说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至关重要的。第一,只有人们的环境意识提高了,才能自觉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第二,人力资本是影响发展的各种要素中最为关键的要素。无论从国家经济的宏观管理还是到微观企业的生产与项目建设的科研、开发、设计、管理、施工、运行的全过程,仅有好的硬件设施而缺乏较高素质的各类人力资源在各个岗位上进行工作,资源开发的层次就无法得到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产出效益就很难得以改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学校教育的基础作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儿童抓起,使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植根于年轻一代的心中。 提高环境意识,开展环境教育应当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层次的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应着重就如何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通过组织环境问题的报告、讲座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题研究讨论,运用各种宣传舆论工具,介绍国内外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的经验,开阔视野,增强环境意识。对于广大群众,应当把环境教育和文化教育结合起来,积极提倡节约资源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方式,鼓励群众消费不损害环境的商品,引导群众自觉支持自然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通过电影、电视、图片、实物展览等形式教育群众,形成全社会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