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以及一些过水路面,要急群众之所急,以最快的速度加以解决。三是城镇基础建设。在“十五”后期和“十一五”期间,以索嘎鲁玛和措折罗玛镇为中心,加强以通讯、交通、商贸为重点的基础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强化城镇的中心辐射作用,利用这两个城镇的区位优势,将他们建设成为双湖区经济贸易的中心支撑点。四是社会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卫生、广播电视和防抗灾设施,以上设施将采取逐步积累的方式进行建设,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持续、稳定地改善社会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实现双湖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施资源开发。双湖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几年卤虫卵的捕捞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避免资源枯竭,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卤虫的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强捕捞队伍的管理、切实维护湖区的生态环境。目前,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导致降水增多,卤虫卵的主产湖区——其香措盐度下降,不利于卤虫卵的生长,要利用水利设施,对其香措的盐度进行人工调节,为卤虫卵的开发创造条件。此外,可以在中石油集团的支持下,尝试着进行卤虫卵的初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近几年,自费到双湖旅游的日渐增多,而且双湖已申报了开放县,将逐步向中外游人开放。独特地理位置造就的独特自然风光,为双湖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要抓住新机遇,着手旅游方面的工作,为这个新产业的开展创造条件。 在进行资源开发时,将生态保护放在与开发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决不搞“先开发、后治理”。开发与保护要同时进行,比如说:矿产资源开发时,要注意草场的保护,该回填的要回填、该掩埋的要掩埋。开发渔业资源时,根据产量制定捕捞计划,在不破坏渔业资源基本数量的情况下,进行有组织的捕捞。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则提倡生态旅游,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景观。 畜牧业是双湖的支柱产业,每年都提供大量质优的畜产品。山羊绒因双湖地域的特殊性,在国际上称作“克什米”,价格昂贵,有“软黄金”的美誉;绵羊毛产量大、毛质粗长,是生产地毯和藏式卡垫的主要原料;耗牛绒产地独特,为青藏高原所独有,是国内一些厂家纺织高级织物的优质原料。然而,长期以来,畜产品只是作为原材料出售,区内至今没有一家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结构单一,产品价值含量低,牧民增收进程缓慢。双湖拥有丰富的畜产品,却没有充分的利用。因此,畜产品资源的开发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开发畜产品资源必须制定和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利用国家给西部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到双湖内投资兴办畜产品加工业。通过“借鸡生蛋”的方式,端正心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从根本上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畜产品的开发。二是在牧区加强技能培训和人员协调,为畜产品加工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保障。畜牧业特殊的生产方式,导致牧区拥有大量的富余人员,要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劳动生产技能培训,不但能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和劳务输出,而且能有效地改善牧区的生产和生活观念。 (四)以收民增收为目的。双湖牧民的经济收入单一,主要来自牧业。人均收入相对农区来说较高,但是对于当地牧民以肉食为主的生活方式而言,生活水平是很低的,加之气候恶劣,生活条件差,牧民的生活并没有本质的改善。因此,牧民是否增收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经济和社会是否发展的主要标尺。 要使牧民增收,需从两个万面着手。一是建立健全畜产品流通渠道。先以优质白山羊绒为主要产品,打出市场,建立稳定的客户,以此为基础,带动其他畜产品的销售。可以借鉴“订单牧业”、“合同牧业”方式,并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加以完善,最后形成具有牧区特色的畜产品流通渠道。二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劳务输出和增加就业岗位等方式,来丰富牧民的增收渠道。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牧区富余人员进行劳务输出,另一方面也为培育养畜大户创造了良好的空间。2003年新成立的建筑队,已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渔业捕捞队也正在开展中。 总之,我们要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西部大开发和青藏铁路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扬成绩,改进工作方式,推动双湖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