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经营理念,技术要求,管理特点,营销方式等被它们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才所了解和掌握,开阔了其眼界。 在企业内部对员工进行多层次、针对性较强的培训。跨国公司在人才培养上的信念是,公司的竞争优势需要全体员工的行为才能体现出来,无法脱离其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而体现在设备和技术上。因此所有的管理理念,专有知识和诀窍都向子公司传递,这些跨国公司对员工培训的内容丰富而实用,培训工作的效率很高,不仅提高了本企业员工的素质,还为国内企业培训员工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现成的方式及教材。提升我国产业结构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外商在我国重点投资的行业主要是服装、鞋类、电子元器件、塑料制品、皮革制品等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没有明显的带动作用。90年代初期以后,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项目,大多数进入我国产业结构中急需提升和大力发展的产业。从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行业来看,其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均要高于一般外商直接投资。有数据显示,500强在纺织及服装,食品及饮料行业中的投资项目数虽然较多,所占比重分别为9%和8%,但投资规模所占比重分别仅仅只有2%和4%。相反,他们投资在电子及通信设备,交通运输设备,非金属矿物领域的项目虽然分别只占10%,9%和2%,但其投资规模却分别占到20%,14%和4%。总之,由于技术先进的大型跨国公司纷纷来我国投资,对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带动作用。大型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过程中,不仅能促进一些技术,资金密集行业的发展,而且推动着这些行业内部产品结构的升级。 优化我国产业的组织结构 跨国公司投资优化我国产业的组织结构主要体现在跨国公司投资提高和加强了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和联系。跨国公司投资将会带动其海外配套商来华投资,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大型跨国公司多数是生产全球化程度很高的公司,在全球各地有多家技术水平相当,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协作企业,当跨国公司前来我国投资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当地化程度,就会带动国外的协作企业到我国进行投资。一些大型外商投资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发挥了显著作用。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带来的负面影响 产生行业垄断现象 据统计,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占全行业30%的有133个,占50%的则有57个。跨国公司全面系统地进入中国市场,极大地挤压了中国原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市场生存空间。与以上现象伴生而来的是中国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遇到了困难。在跨国公司控股的企业中,中方难以接触其核心技术,使外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有所下降。以上的现象均是与跨国公司大量来华投资有关。因此加强自身,增强实力,这是改变外商投资负面影响的可行切入点。 外方控制核心技术以至产品增值率低 世界跨国公司企业几乎垄断了全世界大约80%以上的高新技术,是当代主要科技成果的主要拥有者。吸引世界跨国公司企业前来投资,有利于贯彻用市场换技术的引资战略,提高我国工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但是,用市场换技术客观上难度很大,一是世界跨国公司企业技术转移的内部化倾向严重。这些企业往往垄断技术,不会把最先进的技术输出,而是把低技术工序向外转移。二是生产的高度自动化从装备上保证了其核心技术不扩散,以致出现产品高科技,劳动简单化的现象。三是消化吸引新技术及其装备的人才相对缺乏。不过在市场竞争规律的制约下,世界跨国公司企业在中国投资的项目所采用的技术仍是比较先进的。 产业结构新的不合理变化生成新的结构性矛盾 至今,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重点仍是制造业领域,不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早已形成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支柱,重点发展第三产业”,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应是第三产业,但跨国公司出于诸多考虑而常常选择投资制造业,而非别的行业,这有可能造成我国的产业结构畸形,产业发展不平衡,我国的产业结构战略更无从实施。此外,由于绝大多数跨国公司不向中国转让先进技术,所以所谓“世界工厂”只是“世界加工厂”。外资的进入并未直接地带动我国自主研发能力。 利用跨国公司投资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具体措施 20多年利用外商投资的实践经验,特别是近些年来外国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的实践经验也表明:跨国公司投资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跨国公司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吸引跨国公司前来投资,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 我国应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正面效应,防止其负面效应,全面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此,本文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促使我国成为跨国公司重要生产基地 这就需要从制度和投资环境入手,进一步优化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环境,努力保持中国作为跨国公司全球生产基地这一地位。在产业选择上,除继续鼓励跨国公司在通信技术,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投资外,还应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鼓励外商投资的产业目录,使跨国公司尽可能在诸如石油,天然气开发,汽车制造业,运输业,零售业以及会计,审计等领域开展投资,以确保我国经济在行业上能够平衡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大力培养高新技术领域中的优秀人才,努力吸引海外高科技人才回国,为跨国公司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吸引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的开展。 积极引导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转变 首先要鼓励跨国公司在华的并购重组。当今跨国并购已成为国际投资中的一种潮流,顺应这一潮流,我们也应当适当引导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并购活动。特别要鼓励跨国公司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并购,使国有资产从一些低效率的部门中退出,提高国有资产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配置效率。但也必须注重防止新的垄断的形成,保持市场的有效竞争结构。 其次要扩大我国服务业对外资开放的领域。服务业是我国加入WTO后着重培养并需要开放的行业。我国在投资上准入的领域是电信、金融、商品流通等发达国家占较大市场和竞争优势而中国政策管制与保护比较严的部门。从实际来看,我国在这些行业不具优势,但这些行业的开放潜力还是很大的。当然,上述领域特别是金融业的敏感性,对其开放既要积极还有慎重,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积极谨慎地扩大上述行业的对外开放。 发展国内配套企业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升级 我国在加入WTO后,很多跨国公司已经把它的全球制造中心搬到或准备搬到我国,这是我国相对于其他需求外资国家的优势。我国应按照产业和 产品关联的产业组织体系的要求,大、中小企业在市场原则下相互选择,协调发展,尽快把为大企业加工服务的中小企业纳入到大企业的生产群体,形成以市场、技术等因素构建起来的新型的大中小企业关系,以利于中小企业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以较高效率发展关联产品,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这对参与企业有相当的技术实力要求,必须选择一批研发基础好、产业关联带动性强的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组织力量重点突破,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并用以改造传统产业;同时,要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升级;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强化原始性创新,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持续发展动力;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大学与国外合办研发机构等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提高我国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增加技术创新投入,调整投资结构,彻底改变目前97%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因缺乏中介投资而无法实现产业化的状况。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