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经济学理论
   津与京沪穗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及其成因分析      ★★★ 【字体: 】  
津与京沪穗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及其成因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58:59   点击数:[]    

三、影响收入差距因素的进一步分析
  上文论述了全民集体职工收入、其他所有制职工收入等分项收入比重及绝对值差距是解释京沪穗与津总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但是它不能为我们提供收入差距之外的原因解释即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些分项收入对实际收入总差距的贡献度很大。显然,这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虽然我们可以用函数y=f(x)表示实际收入差距(y)与其影响因素(x)的关系,但却难以确定x所包含的具体解释变量。鉴于此,我们主要探讨与前面分析相关的三个因素:所有制结构因素、国有和集体企业的经营机制因素、产业发展程度因素。但在我们的研究中,对一些解释因素的忽视以及对另一些解释因素的过分重视仍是不可避免的。
  1、从所有制结构因素来看。按登记注册类型分,2003年广州市国有性质的企业占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的比重为6.5%,集体企业比重为12.6%,私人企业比重为30%;上海分别为5.3%,12.1%,24.1%,天津分别为20.8%,22.8%,14.1%,北京分别为22.4%,13.8%,13.8%。2002年,除国有、集体企业外,其他所有制企业成分上海占到了79.4%,广州占到了79.9.%,而天津只有50.5%。这些事实和全民集体职工收入差距的数据至少说明两个问题:(1)天津市大多数国有集体企业“多而不精”,效益较差,远不及京沪穗三市。他们的职工从20%左右的国有企业中获得的收入大大多于天津市职工从50%左右的国有企业中获得的收入。因此天津市不仅要加快国有企业所有制关系的转换,而且要大力提高有发展潜力的国有企业的效益;(2)天津市其他经济成分有所发展,但发展还不够充分,天津居民从其他经济单位获得收入也远远落后(见表3)。其他经济成份发展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不远的将来,居民收入差距的很大部分将会由从其他所有制经济获得的收入差距来解释。[4]
  2、衡量国有、集体企业经营机制的最直接指标是工资内和工资外[5]的比例关系和劳动生产率。一般而言,具有良好经营机制的企业,工资内和工资外收入的比例匹配适当,劳动生产率高。2001年,天津市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内收入和工资外收入的比例约为100:21,上海市为100:30,广东省为100:35[6]。劳动生产率方面,按经济类型分,2001年、2002年和2003年天津市国有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为29470元/人、32058元/人和56402元/人,集体企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2460元/人、34629元/人和50775元/人;相应地,广州市2001、2002年和2003年国有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89566、103186和126215元/人,集体企业为40058、40514和36475元/人。这些数据说明天津市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经营机制还较落后,效益较低。因此对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改革不能囿于意识形态和某些领导思想的束缚,要从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因去实现经济增长。这一点对天津来讲很重要。
  (3)产业发展因素。尚卫平(2003)利用余期望系数的实证方法得出了第一产业对工资收入差异的贡献率非常小,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三个产业之间的工资收入差异是工资收入总差异的主要贡献因素。其中,从1996年始,第三产业对工资收入差异的贡献率大于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苏雪串(2002)年也利用实证方法得出了第三产中的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科学研究及其综合技术服务的收入水平最高,与较低行业之间产生了大差距,对总差距的影响很大。从表5中看出,从1996年、2001年和2003年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天津第二产业占有较大优势,三年均值为51.03%,大于上海的50.7%,广州的43.9%和北京的38.1%,第三产业和其中金融业劣势明显,三年的均值分别为44.2%、5.8%,均低于上海47.4%、12%和北京58.2%、14.3%,广州52%、8.39%。而天津的房地产业和科学研究等产业的发展也落后于上海(上海三年均值为6.1%、1.6%,天津为4.1%和1.3%),但略高于广州的3.37%和1%。这些情况也可从各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看出。因此总体而言四市中,天津的产业发展较落后,这是导致天津居民收入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表5  津京沪穗第二、三产业发展情况(%)
 天津北  京
199620012003199620012003
①②①②①②①②①②①②
第二产业5347.749.243.650.94342.338.336.238.135.832.1
第三产业 40.635.446.539.545.54152.550.760.558.361.559
其中:金融业8.80.83.440.94.371.112.61.115.51.6514.72
房地产2.540.44.650.65.11.162.31.13.92.875.22.8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1.11.31.5311.81.133.54.55.197.65.55.2

表5(续)  2003年津京沪穗第二、三产业发展情况(%)
 上海广州
199620012003199620012003
①②①②①②①②①②①②
第二产业54.548.847.641.2503946.737.641.939.43.138.4
第三产业4341.950.747.248.451.947.639.854.54253.943.2
其中:  金融业13.40.712.51.47102.1313.41.136.4835.31.3
房地产4.40.86.41.177.43.552.80.43.461.73.841.19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1.31.351.61.331.91.50.611.0521.00.9


     注:①表示占GDP比重,②表示占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现将上文所有的分析总结为表6:
表6  京沪穗与津总收入差距分解分析总结
 收 入 差 距 之 内 的 原 因收入差距之外的原因
对总收入
差距作用贡献率
大小贡献率大小原因
内部差距比重
全民集体职工收入拉大最大最大最大1、所有制因素。京津以公有企业为主,沪穗以私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为主。
2、 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天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落后,出现“多而不精”的现象。
3、产业发展。天津第三产业发展尤其是金融保险、房地产、科学研究发展相对落后 。
其它所有制职工收入拉大较大较大较大
转移性收入拉大(除广州)较大北京较大
上海很大较大
其他劳动收入缩小较小较小较小
个体经营者的净收益缩小(除广州)较小较小较小
财产性收入缩小(除广州)很小很小(除广州)很小
其它就业者收入忽略≈0最小≈0
离退休再就业人员收入无规律无规律较小很小

 
四、对天津市的几点建议
  1、加大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居民收入全面增长。结构调整内涵丰富,我们认为,从所有制角度讲,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促进居民收入全面增长的合理经济格局。国有企业要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收缩战线,适当退出部分竞争性强的行业,实现减员增效、职工增收的目的。对其他经济类型,要改善利用外资的投资环境,通过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提高。对个体私营经济,要进一步完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法放开市场准入领域的限制,切实保护私有财产权,协调解决好中小企业贷款难等实际问题,创造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实现公平竞争的环境。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实现产权多元化和股权结构合理化,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素质,努力形成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和名牌产品,从整体上搞活中小企业,扩大就业,促进从业人员收入的增长。
  2、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天津经济竞争力。天津经济步入了快速增长的轨道,但仍面临消费需求增长与资源紧张对经济发展约束作用增强、城市间的竞争压力加大等问题。为提高天津竞争力,“十一五”期间,天津必须紧跟世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节约能源资源为重点,立足于优化升级,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两轮驱动,以二产带三产,以三产促二产,放手推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不断增创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在第二次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央地方存在明显博弈

  • 下一篇文章:农民增收需打破制度障碍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津与京沪穗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及其成因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津与京沪穗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及其成因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有关FDI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理性思考...
  • ››浅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劳动量和产品价值的关系
  •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方法论初探
  • ››引进国外智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运用政治交易费用理论来研究国有企...
  • ››评析拉美国家社会政策调整
  • ››关于知识产权的正确认识
  • ››经济学发展简史
  • ››农民增收需打破制度障碍
  • ››津与京沪穗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及其成...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