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市场功能","富人不挥霍,穷人将饿死",(10)因此,"挥霍一种有损于人而无害于贸易的恶习",它"正是推动商业前进的动力。"(11)满足已有的需求并创造新的欲求乃是自由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对于欲求的无限制满足使自由经济走上了无限制地追求增长的不归之路。自由经济的"贪婪摄取性"早在二十世纪之前就充分地暴露出来,但是它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前很少被视为一种病灶,因为人们相信自由经济和与之相应的工业-技术体系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人能够控制自己的命运,通过用技术秩序代替自然秩序来满足人的欲求,同时使人变得更加强壮、美好、聪颖。歌德在《浮士德》中清晰地表达了上述信念:
不断努力进取者, 吾人均能拯救之。 然而到了二十世纪中叶以后,这种信念受到了质疑:人的欲求在"数字化生存"的背景中呈现出骇人的无限增长趋势,而对欲壑难填的欲求的无限制满足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增长即进步的观念成为反思的对象,因为它导致了"环境破坏,自然资源的滥用,人们对娱乐的盲目追求"。(12)人们发现对于无限增长的追求使自由经济成为一个巨大的吞噬性系统:人为它所控制,它以匿名的方式吞噬自然,生态系统处于极度危险之中。为了满足人对速度的追求,大地之下的石油被疯狂地抽取,以至于大地上的很多地方正在变成空壳;与舒适生活相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日俱增,数以千万计废气排向天空,使大气浑浊不堪,温度在显著升高;森林大片大片地消亡,野生物种迅速灭绝;到处都是固体、气体、液体垃圾,几乎找不到清洁的天空、土地、海洋,总而言之,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正在走向崩溃。然而就在生态系统不堪人类之重负的同时,经济学家和各国首脑所考虑的首要问题仍是如何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美国联邦储备局随时准备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经济增长在各国普遍地被视为灾难并且在现有经济体系中确实造成了灾难。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现有经济体系不得不刺激大多数人对于奢侈的欲求。现在的状况是:所有人不奢侈,自由经济将死去。但是经济增长果真是无限的吗?对于自然界的索取需不需要设置必要的限度?人类生存的终极目的是否就是满足自己的欲求?这些问题并不是没有人思考,自由经济的倡导者也意识到了上述问题,只是他们已经处于不由自主的状态。自由经济正如一辆不断加速行驶的战车,在以越来越高的效率吞噬自然的同时奔向前途莫测的前方,而解决当下问题的手段永远是继续加速。这是一个荒诞的现实,但人们又必须接受它,正如丹尼尔·贝尔在谈到当代资本主义已丧失了合法性以后所反问的那样:"可是,若不把经济发展当作自己的任务,资本主义存在的理由又是什么呢?"(同上)进一步的追问会揭露这种状态的可怕之处:要是继续无限制地追求经济增长,人类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呢?
自由经济悖论意味着人类正处于困境中。这对于人类来说是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我们找到了一个可以保证个体自由的经济制度,但它却在毁灭着我们的世界,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拯救之路在哪里?是在自由经济内部,还是要对自由经济本身进行限制,抑或要最终超越自由经济?限制自由经济会不会损害人的个体自由,因而使我们以放弃部分自由为代价维持世界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问题是难以回答的,却是无法回避的。解答这个问题将是人类在二十一世纪最艰难、最关键、最重要、最伟大的使命。人类的命运决定于对它的解答。 注释: (1)(2)(3)(4)(5)(6)[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第60-61页,第87页,第92页,第29页,第74页,第101页。 (7)[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1999年出版,第11页。 (8)(9)(10)(11)[德]维尔纳·桑巴特《奢侈与资本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213页,第82-84页,第151页,第152页。 (12)[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年出版,第128页。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