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一个负责任的、有长远眼光的政府所必须采取的战略举措。当前正在逐渐开始普及推广的竹纤维和大豆蛋白纤维等高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可以说已经在“绿色纺织”新概念的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正如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不久前在江苏常熟江河天绒丝纤维公司考察时所指出的,“大豆蛋白纤维很有发展前景,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特别是利用丰富的国产大豆资源,拓宽了大豆深加工应用领域,很有意义”。笔者认为,加入wto之后正在不断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而实现现代化发展的“传统”纺织业,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一个亟待解决好的问题,是产品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问题。在这个方面,着力要解决的问题诸如有管理格局与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问题、国标修订机制不够健全有效的问题、技术标准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标准化法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加快的问题、企业对标准化涉及其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认识和意识薄弱的问题、以及标准化建设基础工作存在“缺口”的问题等。应该充分认识到,纺织企业实现技术改造、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目标的突出标志,应该是企业用国际国内的高标准来指导企业及其产品的高端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纺织企业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为基本内涵的科学发展观,归根结底是要依靠人、为了人,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以人为本,是贯穿于科学发展观的一条主线。正像有学者指出的,长期以来,我们虽然提出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并把它作为重要方针之一,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却常常把社会事业发展摆到一个“配角”和“服务”的地位。在很多人眼中,发展似乎就是增长,从而造成了经济高增长、社会低发展的失衡局面。其实,这些年的自然灾害和重大疾病的侵袭,已经对我们发出了严正的警告:改革要更多地关注民生问题,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利益、保证人们的健康和安全,不仅应该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责,而且应该作为各个企业的主要职责。作为以劳动密集型的社会化生产为基本特征的纺织行业,在努力实现调整结构和产业升级、组建向高端发展的产业集群并形成有机的产业链过程中,以人为本,都应该是一个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要求。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