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个人消费以提高对消费品的需求;第二,实行通货膨胀以降低利率,刺激私人投资;第三,用政府支出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凯恩斯强调,在所有政策中最行之有效的是扩大政府的开支。他说:“……故我觉得,要达到离充分就业不远的境地,唯一办法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综揽。”②凯恩斯指出,政府投资必须是非生产性的支出,即举办公共工程,这样才能尽量消化社会消费品。在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凯恩斯与马尔萨斯一样,在如何增加需求的问题上,并不主要依赖于资本家与劳动者个人消费的增加,而是主要依赖于非生产性部门消费量的增加。他们都对非生产性部门在制服萧条、增加社会需求中的作用寄予厚望。
马尔萨斯与凯恩斯的需求理论既有内在联系也有重大区别。如前所述,马尔萨斯把人们的收入(工资、利润和地租等)直接看成有效需求的组成。凯恩斯进步的地方在于他舍弃微观内容而创立了宏观经济理论,区别了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并对投资与储蓄这一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作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可惜的是马氏受时代的局限而不能研究这个问题。经济学家克莱因说得好:“如果马尔萨斯能对投资与储蓄方程决定有效需求这一命题,作更彻底地分析,将没有凯恩斯革命,只有马尔萨斯革命。”⑧
但是,凯恩斯却一再闯入马尔萨斯曾警告过的禁区。后文将叙述,马尔萨斯曾把通货膨胀和滥发国债视为危险的工具而加以反对。而凯恩斯却认为,在大萧条时期,只有靠人为的通货膨胀才能刺激投资,又只有靠发行公债才能弥补财政赤字。也许凯恩斯以为这是经济萧条时的权宜之策,而这一观点却被凯氏的追随者们推向了极端。此项政策实施的后果,就是西方经济的“滞胀”顽症。它正在动摇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界的统领地位。 二、马氏理论与弗氏理论的内在联系
在马尔萨斯的需求管理思想中,有一个重要思想,那就是关于稳定通货的思想。
马尔萨斯认为货币除了具有便利经济运行的各种职能,如价值尺度和流通媒介胚能对财富的累积和经济增长起重要作用。他认为纸币的发行是一种重要的需求管理方法,是国家从宏.观上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马尔萨斯辩证地分析了发行纸币的作用。他说适当地增加纸币,不仅能在一定时期内增加社会购买力,创造消费需求,而且能够提供新的借贷机会,适当地刺激社会生产。当经济萎缩,国家财政处于困境的时候,货币的贬值以及它所引起的信用的便利,必然能鼓励资本家增加投资的兴趣,使经济很快走向康复。但是,他又强调纸币必须以其代表的铸币为基础,纸币的发行如脱离其价值承担者,则必然带来经济的灾难性波动。增加通货所给予经济的刺激只能是暂时的,如果由发行通货所带动的资本不能顺利地转化为收入,“那么,资本家所获得的巨大生产能力,在固定收入所有者所拥有的减低了的购买力上发生作用,结果必然会造成比现在更严重的商品过剩”⑩。所以,从长远发展考虑,有效的增长途径是稳定地使纸币与纸币所代表的铸币保持等价,除了受贵金属价值波动的影响外,不受其他波动的影响。马尔萨斯这种纸币以贵金属为基础的货币思想在他同时代的货币理论中是最具科学性的。
货币理论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细心的人们能够发现,马尔萨斯的货币思想甚至折射到现代货币主义者身上,对现代西方经济学产生重要影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挥舞自由竞争的旗帜时,事实上并没有完全否认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而是重复了马尔萨斯关于国家适度干预经济的主张。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现代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此人非常重视马尔萨斯提出的国家控制货币发行量的观点。他认为,货币是唯一重要的因素,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商品和劳务的生产量或国民收入的变动。即适当的货币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但弗里德曼又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更是影响物价水平的因素,货币的供应必须与货币的需求相一致。如果供应超过需求,则物价上扬。在他看来,通货膨胀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作为凯恩斯学派的反对者,他提出了“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以否定凯氏的宏观财政政策。所谓“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就是排除利息率、信贷流量自由准备金等因素,而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唯一因素支配的货币政策。他说:“我始终强调一个不变的、既定的货币数量增长率比之准确变化的增长率数值更为重要。”⑦弗里德曼认为,从长远来看,稳定的货币背景是经济发展和稳定所不可缺少的前提,而要得到稳定的货币背景,就应实行稳定的货币量增长率。这样,人们就有可能在一个稳定的货币背景的条件下形成预期,价格机制便能充分发挥其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他认为现时经济的高通货膨胀率是因为货币数量的增长超过了生产的增长。因而,实行“单一规则”,即货币量的稳定增长既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又是抑制通货膨胀的最佳方案。马尔萨斯则认为增加货币量对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只能是暂时的,而其对经济造成的恶果却更为严重。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代货币主义者的“单一规则”中有着马尔萨斯稳定通货思想的影子。
与稳定通货思想有关的,马尔萨斯还提出削减国家债务的思想。他认为国债对就业及经济增长方面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为国债可以转化为相当的有效需求。比如,政府可利用国债举办公共工程。但是若长期大举国债对经济是有害的。因为国家的支出虽然扩大,但消费者的购买力却相对减少b市场的需求也不见得就会增加。另外,国债增高会加剧货币币值的不稳定,这会对经济有所冲击。所以,马尔萨斯主张,从长远来看,应逐步减少国债,不应长期靠举债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思想和主张对后人有很大影响。当西方经济进入“滞胀”两难境地时,凯恩斯学派的反对者们用来批驳凯恩斯主义宏观财政政策的武器,在很大程度上是马尔萨斯稳定通货思想和削减债务思想的复制品。
三、马氏的稳定通货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凯恩斯虽自称是马尔萨斯的追随者,却无视马氏稳定通货与削减国债的经济思想。凯恩斯的赤字财政和通货膨胀的措施曾把萧条的资本主义拯救复活,创造了奇迹。但凯恩斯的追随者们也正是沿用这种宏观经济政策将资本主义经济又推到了“停滞膨胀”的窘境。人们现在很难再发现高通货膨胀率与高经济增长率之间有替代关系。当前西方国家经济的现状正好从反面证明当年马尔萨斯的预见性。这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个很好的借鉴。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些年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但可以说,高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增加投资需求和通货膨胀基础上的。不可否认,一定的通货膨胀率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但从长远角度看,特别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未必能转换。我国经济建设必须以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前车之鉴,必须谨防将国民经济引入“滞胀”局面。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西方国家的“滞胀”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到来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如何治理通货膨胀,防止经济的过度膨胀,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马尔萨斯有效需求理论是为了论证经济增长的。他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生产和需求的关系,而又把重点放在需求一端。实际上,他在这里谈到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他认为资本家只注重积累而忽视消费,最终将阻碍生产的发展。所以在积累与消费之间应当保持一个恰当的比例。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经济关系。这些经济观点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也是个启示。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比例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成败。积累基金的过度增长或消费基金的过度增长都将是有害的。而二者要保持何种比例关系,这是人们在经济发展变化过程中必须不断加深认识的课题。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