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帝国主义理论奠定了基础。 3.关于金融资本的比较: 布哈林认为:在垄断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同样过程也在另一范围里迅速进行着,银行资本向工业资本渗透,资本转变为金融资本。”他引用了希法亭对金融资本的分析及其定义作为自己的看法,并一再表示希法亭的这个定义是他分析的出发点,但在这方面并未在希法亭的基础上前进。布哈林说:“经济领土的扩大给民族卡特尔开辟了农业地区,从而开辟了原料市场,并且扩大了销售市场和投资范围;关税政策可以抑制外国的竞争,取得超额利润,并且使倾销这个武器发挥作用。这整套‘办法’有助于垄断组织提高利润率,金融资本的这种政策就是帝国主义。” 列宁认为:帝国主义“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是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的结合。所以列宁在研究了工业和银行的垄断统治以后,就进一步考察金融资本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金融寡头的统治。列宁指出:随着工业和银行垄断统治地位的确立,使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的结合也迅速发展,并且日益显示其作用。列宁定义金融资本:“生产的集中;由集中而成长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的溶合或混合生长,——这就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这一概念的内容。” 布哈林在金融资本方面比较赞同希法亭的观点,列宁的“金融资本”理论却是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在资本主义发展新时期的表现形式,这里的“垄断资本”和“金融资本”表现的是一种统治的倾向,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本质特征,而帝国主义的其他特点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比较: 布哈林认为:“各国生产部门以各种方式交织成一个大规模的有组织的集合体。金融资本把整个国家置于它的铁锁之中。‘国民经济’转化成巨大的综合的托拉斯,而以国家资本与金融资本为七股东。这种构造我们称之为国家资本主义托拉斯。”“国家与私人垄断企业在国家资本主义托拉斯的结构内融和成一个整体,国家利益与金融资本的利益日趋一致。” 列宁明确指出:“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在金融资本时代,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是交错在一起的。”“一般垄断已经过渡到国家垄断”,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据了统治地位。“战前存在着托拉斯、辛迪加等等的垄断,战时出现了国家垄断。”“由于战争,中小经济愈来愈迅速地遭到排挤和破产。资本的积聚和国际化大大地加强。垄断资本主义逐渐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于情势所迫,许多国家实行了生产和分配的社会调节,其中有些国家还采取了普遍劳动义务制。”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也指出:“帝国主义战争大大加速和加剧了垄断资本主义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 列宁并不仅仅对国家资本主义进行定义和分析,更是谈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达到全社会的生产计划性的水平。因为它要保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要消灭它并存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危机,必然要消灭资本主义制度。这样的分析在当时的现实价值是非常巨大的,这点更多的体现在对于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分析中。 5.帝国主义必然性与腐朽性 布哈林说道:“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历史的过程,并从而在相互联系的历史事件中的每一个环节,存在着‘必然性’”。所以他肯定帝国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帝国主义不过是国家资本主义托拉斯之间竞争的表现,一旦这种竞争消失,那末帝国主义政策的基础也就消失了,分裂成许多‘民族’集团的资本就转变为单一的世界组织,一种反对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普遍的世界托拉斯。”但是布哈林没有具体分析研究帝国主义寄生、腐朽的性质,所以没有达到从本质上对帝国主义进行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列宁在这个问题上认为:“这种垄断也同任何垄断一样,必然要引起停滞和腐朽的趋向。”“垄断制,寡头制,代替了自由趋向的统治趋向,极少数最富强的国家剥削愈来愈多的弱小国家,——这一切便产生了帝国主义的一些特点,使人必须说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时代,个别工业部门,个别资产阶级阶层,个别国家,不同程度地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时而又表现出那种趋势。整个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但是这种发展不仅一般地更不平衡了,而且这种不平衡还特别表现在资本最雄厚的国家的腐朽上面。” 列宁的关于帝国主义腐朽性的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的发展。列宁指出了帝国主义的过渡性质,指明了已经到来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一个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而当今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体现出的社会主义倾向可以说在列宁当时就有所预见。 三. 布哈林和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意义 列宁肯定了布哈林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研究,明白地说:“他把帝国主义看成一个整体,看成极其发达的资本主义的一定的发展阶段。”并认为布哈林的著作有“科学意义”。但是布哈林对于帝国主义下的定义是不科学的、不准确的,所以当他用以分析具体问题时就可能走向错误的方面,与列宁的科学定义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布哈林帝国主义的理论,不仅存在着有开创性的成功的方面,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其在探索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方面对于后人都是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的。而在同时期的列宁的帝国主义更多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的理论,批判的吸收了前人的一切研究成果,深刻地剖析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以及帝国主义的一切本质特点。正是这些思想,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时期产生出了的强大的思想力量,指引着革命的进行道路以及无产阶级改变世界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蒋自强,蔡中兴,沈海山,徐永禄,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流派,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8 (2) 蔡中兴,当代帝国主义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2.2 (3) 王元璋,列宁经济发展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12 (4) 漆光瑛,蔡中兴,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12 (5) 蔡中兴,帝国主义理论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 (6) 毛国涛,胡晖,评布哈林的经济思想,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1.1 (7) 许国林, 20 年来布哈林问题研究述要, 洛阳大学学报.2000.9 (8) 郑异凡,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布哈林列宁关于党纲问题的争议,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4.3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