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经济历史学关于中国社会的基本模型
笔者把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的学科称为“经济历史学”(为了特定目的,有时也称为历史经济学),这一学科的创始人是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
1、传统中国社会的瞬间观察(历史横截面):
(1)人员构成:社会成员分为农民、地主、官吏三类人。
(2)各阶层相对地位:农民包括自耕农和雇佃农,他们处于社会的下层,是社会中最庞大的群体;社会上的富人和文化人则属于地主,他们处于社会的中层,无国家官职,是社会中的经济精英和文化精英,统称社会精英;官吏包括帝王和国家的军政官僚,他们处于社会的上层,是国家的政治精英。
官吏是统治者。相对于“统治者”,农民和地主合称为“被统治者”;农民是“平民”,相对于“平民”,地主和统治者合称“精英”。
从人数上看,各阶层形成一个底面积大但往上却急剧缩小的塔型结构。
(3)各阶层职责:政治精英(统治者)为整个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而由被统治者消费它们;社会精英(地主)具有双重身份,对上层来说,他是(宏观)公共产品的消费者,享受国家保护;对下层来说,他又是微观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负责调解民事纠纷,并为社会提供简单的精神文化产品;平民(农民)是公共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并为全社会(包括中层、上层)提供物质产品。
(4)结论:社会各阶层“分工协作,各负其责”,整个社会是和谐稳定的。
2、传统中国社会流动性观察(历史纵切面):
(1)社会流动的原动力:
A、生物动力:两性情欲和生育潜力导致人口具有无限增长的趋势。人口增长导致劳动(边际)报酬递减,生存状况恶化,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社会秩序趋于混乱,爆炸性因素聚集……
B、社会动力:追求较高的经济、社会、政治地位是人的天性(之一)。社会成员由下层向中层流动或者由中层下降到下层,是有社会的自发力量推动的。国家为中下层向上层流动设置有严格的程序(正常渠道),社会中的经济精英和文化精英(中层)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向上层爬升。
(2)社会运行过程中的掺入变量(外生变量):
A、自然变量:气候的年际波动。下层阶级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逐渐趋于贫困,遇到严重天灾(自然变量)导致无法生存,于是爆发起义。
B、社会变量:外部社会的入侵或本社会向外部社会的辐射。五胡乱华,元朝灭宋,清朝灭明,近代西方的入侵,是外生变量对中国本部的作用;汉武帝反击匈奴,忽必烈进攻日本,则是向外部社会的辐射。
在传统社会中,如果社会爆炸发生在“平民阶层”和“精英阶层”之间,结局总是平民阶层失败 (1949年革命是唯一的例外);如果社会爆炸发生在“被统治者”和“统治者”之间,统治者(王朝)总是被推翻,而在被统治者中又形成新的统治者,建立新的王朝。
中间阶层(地主)对社会爆炸的态度,是决定爆炸结局的关键。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