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元结构视角下的经济发展 通过三元结构来实现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分步过渡,仅仅是提出了一个总体思路,在实践中还存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核心技术的缺乏、传统产业信息化水平低,以及城乡信息鸿沟等严重问题。因此,推进三元结构一元化进程,还需要通过对传统政策进行重新审视,并具体加以政策设计。 1.信息技术进步是实现三元结构转型的先导,应高度重视和鼓励IT研发与技术创新。美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是以IT技术持续创新为支撑,PC和互联网等许多关键技术均起源于美国。技术创新主要是依靠投入资金、人力从事研发,从而获取新的技术发明。从经验上看,美国政府采用了政府干预、利用企业结构转型及市场竞争优势,加大对信息产业投资,以保持美国信息市场的强劲势头。日本则采用了政府主导,将信息产业建设当作信息技术发展的一场革命,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物计算机、人口智能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等的研制都是在政府主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站在信息科技领域的最前沿,抓住国际竞争的机遇所取得的。韩国、新加坡、印度及台湾地区都是政府主导、以服务业拉动电子工业、建立信息产品基地、参与国际市场的方式获得成功。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以政府投入为主,注重市场化运作方式,借鉴芬兰构造产、学、研一体化的经验,建立起中国的“国家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加快IT硬件尖端核心技术研发,打破美国IT核心技术的研发垄断地位,激活中国信息产业的全球市场需求,为成功实现国内三元结构转型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2.政府优先扶持投资,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结构转型的基础。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传递、获取、储存和利用的载体,是信息化得以实现的物质平台。具有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虽然不等于信息化,但它却是信息化赖以实现的前提,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工具性意义,具有极大的牵动作用。美国1993年推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5年形成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1997年基本完成国内信息公路、信息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计划并提出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2000年实现了第一政府网站计划,白宫、国务院、联邦政府等全美50个州及各地县市的有关资料、网站链结完成。通过推行信息化战略的一系列措施,牢牢地控制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韩国政府早在1993年制定了建设国家超高速信息网建设计划,1998-2002年共投入91.67亿美元用于宽带网基础设施建设。韩国政府将在2005年前再投入110亿美元,进一步提高宽带网普及率,同时,把目前平均3Mbps的速度提高到20Mbps。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存在国内严重的数字鸿沟,有许多人不知道计算机,更不知网络(即使信息化推进较快地区,也存在着传输网频带窄,传输速率不高,用户终端上网速度比较慢)。加快建设高效、快捷的基础设施是政府推进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在于网络服务能使各个收入阶层都有能力支付上网费用,都能得到高质量的服务。因此,中央政府一方面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打破部门分割,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用足用好已有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以中央和省级财政为主导,激活企业、民间资本投资向信息基础设施倾斜。特别是在知识信息化时代,向弱势阶层和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的接收信息化教育的机会,是普及网络教育的基本。建议中央政府针对农民、残疾人、老人、家庭主妇、工人、军人、中小学生、失足青少年等设立专项基金免费提供培训机会。 3.专业化教育与信息化普及教育成功结合是结构转型的关键。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立国之本,用知识和信息推动社会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国策。培育人才关键靠教育,教育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我们一方面可以借鉴芬兰政府通过调整学科设置来培养社会急需的信息、电子人才,实现教育与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是借鉴英国建设社区因特网服务站的方式,以小区(城市)或村组(农村)分单位的学习和服务符合我国的实际。同时,用活党校培训、教育干部的主渠道作用,开展对省、市、县、乡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村委会组成人员的信息化普及教育。在远程教育的基础上,构建更广泛范围的全社会网络学习系统,有效破除远程学习资费和人们认知障碍,扩大信息化知识的传播。 4.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层次是三元结构转换的核心。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广泛的渗透和应用能力,信息的经济、社会需求潜力巨大。对信息技术的经济、社会需求始终是信息技术创新和商业化的动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巨大。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点是农业信息化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三元结构转型的基础,不仅涉及农民增收、工商业市场扩大,而且更涉及到就业问题。农业若萎缩,中国整个结构转型将会陷于停滞,关键是在信息化知识普及的同时,建立起覆盖全国省市县乡镇村以及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的农业信息传输服务网络,每个村民小组都配备电脑、信息员,打通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这一措施的推行,必将吸引一部分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回流,有利于增加农业投入)。对于工商业的信息化,其主体是中小企业。可以借鉴英国、芬兰经验,各地成立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或支持。也可以联合大的信息通讯类企业如方正、同方、联想等向中小企业提供系统和最新的信息化咨询服务,帮助它们通过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以提升自己在信息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能力,共同推进三元结构的转型。 5.金融创新是结构转型的助推器。信息化的发展是由信息技术产业化来推动的,但信息技术产业化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并且具有高风险、高成长和高收益的特点,使得资金需求大于供给。与二元结构模型明显不同的是,二元结构转换可以靠农业部门低成本的益处,在工业部门内部实现大量的资本积累,实现生产扩张。但信息技术产业化具有高风险、高成长和高收益的特点,信息产业靠其本身的积累不能满足本行业的发展,使得资金需求大于供给。这种资金供需缺口在依靠传统商业银行体系的融资手段和机制是无法避免的。这样在信息产业发展的资金上如果没有制度创新的话,资金缺口将会长期存在。资料显示,美国信息产业资金是以风险投资和NASDAQ为主的金融创新给予的。IT行业获得的风险投资占全部风险投资的一半以上,2000年为82%。在美国所有的高技术上市公司,96%的因特网公司、82%的计算机制造公司、81%的电子通讯和计算机制造公司在NASDAQ公司上市。目前,我国风险资本的不足和股票市场的缺陷已成为制约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如果不能迅速解决这个问题,在信息产品无国界的特点下,本国的信息产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因此,在常规股票市场之外加快设计独立的第二板股票市场是发展创业投资的通行做法。
【参考文献】 [1]张立勇:“三农”问题求解分析与城市化,《财经问题研究》 2002年第11期。 [2]李树基:“三农”问题研究综述,《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3]陈锡文: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改革与理论》,2003年第3期。 [4]吴敬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三农”问题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 [5]许经勇: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7期。 [6]韩长赋:城乡统筹 解决“三农”问题,http./www.comki.net. [7]乔根平:《建立三元经济发展的模型框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2月。 [8]宋玉华:《美国新经济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 [9]毛育刚:《中国农业演变之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7月。 [10]李晓东:《信息化与经济发展》,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4月。 [11]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3月。 [12]胡延平:《中国网络经济发展生态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3月。 [13]王东京:《聚焦时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 [14]郭树清:未来改革面临的挑战,《中国改革》,2003年11月。 [15]陈东琪:中国二元结构转换:对策思路,《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第8期。 [16]朱恩涛:二元结构与“三农问题”的探究,《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3年第8期。 [17]吕占峰:二元结构论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科学进步与对策》,2003年第1期。 [18]郭祥才:马克思主义跨越发展理论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19]朱农:中国四元经济下的人口迁移,《人口与经济》,2001年第1期。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