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美国知识的生产和分配》一书中,第一次将人类的知识信息活动和其他的活动进行了比较,并首次将人类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过程称为“知识产业”。他认为:“知识产业是一类为自己所用而生产知识从事信息服务或生产信息产品的机构。”他还将知识产业划分为教育、研究与开发、通信媒介、信息设备、信息服务。我们今天可以看出这正是资讯产业生产的全过程,即:信息产品的开发、流通、消费利用和再生产。 继马克卢普之后,美国经济学家波拉特于1977年在他的《信息经济》一书中,提出了资讯产业,他将资讯产业划分为第一信息产业部门和第二信息产业部门。第一信息产业部门是直接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部门。第二信息产业部门指只把信息劳务和资本提供给内部消耗而不进入市场的信息服务部门。其中第一信息产业部门包括以下八个主要产业:生产知识和具有发明性质的产业,信息交流和通信产业,金融、保险等风险性产业,市场信息业、宣传业、调查业,信息处理和传递信息业,信息商品产业,教育业,用于信息基础设施的产业。第二信息产业部门主要指工业、农业中的技术、行政管理和公务等。 马克卢普的“知识产业”和波拉特的“信息经济”名称虽然有差别,但他们的研究与以往的经典经济学说不同,有共同的新的特点。以往的经济学说都是研究物质、能量等内容,而他们俩人的研究则转入了信息和信息活动的内容,即他们都是研究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现象。因此他们提到的产业可以统称为“资讯产业”。正因为这一开创性的论述,使资讯产业从传统产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类新兴产业。资讯经济的发展是以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前提的,信息技术是资讯经济的技术载体,资讯产业的主要技术和产品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多媒体技术,其中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个人计算机技术、液晶等高清晰度显示技术。其次是数据储存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超巨型和超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免疫系统技术。另外还有信息传输技术,各种传感器技术,交互式网络技术等等。因此从整体上考虑所谓资讯产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从事信息技术、设备、产品的生产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的统称,是一个包括信息采集、生产、检测、转换、存贮。传递、处理、分配、应用等门类众多的产业群。衡量一个部门或行业是否属于信息产业的标准是该部门或行业中的劳动是否为信息劳动。因而,凡进行信息收集、信息产品生产和传递、信息贮存的部门以及直接生产信息处理工具和信息物质载体的部门均是信息产业家庭中的一分子。2.资讯经济的划分危困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资讯产业的外延是不断扩大的。最早人们把计算机产业(包括集成电路业)、信息处理产业(包括软件业)和信息媒介产业作为信息产业,后来人们又把信息传播传导业、信息流通业、知识生产业等扩大成为信息产业。资讯产业成为一个行业多、领域宽、涉及面广的产业。为了对资讯产业有一个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资讯产业进行不同分类。 ①根据资讯产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可分为传统信息产业与新兴信息产业,前者包括印刷出版业、新闻报道业、文献情报业。图书档案业、邮政电信业以及科研、教育等知识产业;后者包括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产业、软件产业、卫星通讯业、数据库业、咨询服务业、音像视听业、信息系统与网络建设业等。即:凡是从事信息产品及其装备设施生产与流通的部门均属资讯产业。这种观点强调由于应用了新的信息技术,传统的信息产业已面目一新,并与新兴的资讯产业一起,共同组成支柱产业。 ②根据人们对资讯产业认识的早晚,可以分为狭义的信息产业和广义的信息产业。狭义的资讯产业是人们对信息产业的一种最初认识,它包括计算机产业、集成电路业、信息处理业、软件业。广义的资讯产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作用越加重要,资讯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广泛,人们对资讯产业的认识逐步扩大。它不仅包括以上列举的信息产业,而且包括信息传播传导业(如印刷出版、广告、音像视听、咨询等)、信息流通业(如计算机通信、邮电、传真等)、知识生产业(如科研、教育等)、信息存贮业(如数据库。图书馆、档案馆及信息系统建设业)等产业群。 ③根据资讯产业的结构,可分为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前者的核心是提供信息技术及其设备,具体由信息机器产业、软件业和信息媒介产业组成;后者核心是进行信息服务,由信息采集业、出版业、新闻报道业、咨询业、数据库业、科研教育业、图书情报业等组成。 ④根据信息是否作为商品来进行交换,可分为第一信息产业部门和第二信息产业部门。前者包括所有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部门与企业,后者是指为政府和企业内部提供信息和服务的部门或机构。 新经济中的资讯产业,与以往传统信息产业不同的是,它的应用范围更广,技术要求更高,由此构成了现代的信息产业,且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l)计算机产业——资讯产业的基础 计算机产业是资讯产业的最核心部门,资讯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计算机产业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的。它的每一次革命都将引起资讯产业中其他产业的巨大发展。 计算机产业是信息产业发展初期发展最快的一个部门。它是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电子技术最直接的应用和最集中的代表。电子计算机产业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发展不快,因为受计算机功能的限制,它只能在科技领域内应用,生产领域和管理领域应用非常有限,这时的计算机产业还没有完全形成,尚未从其他产业中独立出来。随着第三代计算机的面世,其性能大大改善,使用越来越方便,一它的一个重要发展是电子计算机与通信线路相结合而组成局域网络。一台计算机与大量终端连接以后,分散在各地的用户就可使用一台计算机,利用这一技术建成了各种类型的经营管理自动化系统,如企业生产管理系统,银行业务自动化系统等等。经过计算机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计算机业的长足发展,逐步成为独立的产业体系。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个人电脑的诞生,计算机迅速向个人和家庭普及,微型机的市场迅速扩大,到1991年它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等于其他各类机种的总和。在10多年中计算机的性能提高了100倍,而成本下降了1万倍,由于微型机的体积小,可靠性高,速度快,价格便宜,有力地推动了它的应用和社会化。计算机产业也相应地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自70年代以来,计算机产业每4一5年翻一番,到1991年世界微机总量已达到三亿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计算机产业发展也十分迅速。美国是世界上计算机硬件最发达的国家,1990年市场规模已达1100亿美元,占世界总值的对心以上,其中计算机系统占世界的34.9%,数据通信设备占49.9%。亚洲是世界上计算机业最具有活力的地区,1990年亚洲地区计算机的销售额占世界总值的36%,这一地区的个人计算机产量占全世界的l/3。日本的计算机产业市场仅次于美国,1991年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8.9%。日本在微电子技术尤其是半导体集成电路等方面,具有与美国不相上下的实力,日本将与美国一争高低。南亚的新加坡是一个小国,但计算机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达17.7%,硬盘驱动器的产量达ID00万台,占世界总产量的50%。我国台湾省1991年微机主板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6%,其中笔记本电脑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三。我国目前微机总量已超过9000万台,国际舆论一致认为,21世纪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市场。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朝阳产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