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新经济学
   不同资源禀赋下的经济增长路径      ★★★ 【字体: 】  
不同资源禀赋下的经济增长路径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7 08:33:28   点击数:[]    

产率的量化公式,提高生产率本质上是效率问题,最为关键的就是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改善教育体系,增加人力资本的知识、技能存量。  (2) 非公经济的贡献率存在差距。
  对可获得数据(广东、东北三省等10省市数据不可得)进行
分析,浙江比例最高,达到60%,绝大多数省市处在40-50%之间,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上海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8%,甚至低于贵州水平。云南和青海两省比例最低。
  数据表明,天津、上海、广东等省市较高的对外开放度不但与贸易有关,而且也与外国直接投资有关。相对而言,对于北京、浙江来说,应该进一步发挥外商投资
企业的作用,加快落实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扩大外来资金的带动作用。
  (3) 不能依赖单一的资源禀赋。
  上面我们分析的是各省市优先发展其资源禀赋密集的产业,从而可以发挥本省市的比较优势,不过我们认为,仅仅发挥静态的比较优势是不够的,还需要创造动态的竞争优势,否则就是步入“比较优势陷阱”。譬如根据我们的分析,我们认为第五、六类省市应该发挥土地密集的比较优势,然而现状并不像我们预期中的那样。2002年排在我国农产品出口前十位的省市中,其中有一半的省市耕地面积位列全国末十位。
  之所以出现上面的结论,主要是因为如下原因:前面的分析过程暗含着如下一个前提假设:各种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的作用是等同的。而实际上,
科技的进步和发明使自然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禀赋在国际分工中的重要性已大大下降。经济增长是多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取决于要素结构比例。譬如东北农民可以发挥耕地资源较多的比较优势,生产需要密集投入耕地的大宗农产品,山东、福建农民则可以生产需要耕地投入较少的蔬菜水果和水产品,因为山东、福建可以依靠其他资源进行替代贫乏的土地资源,从而弥补农业生产的劣势。另外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亦不一样。譬如北京市经济发展阶段靠前,对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减小,相反凭借其突出的技术优势,在农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成为农产品出口大市。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为知识经济服务的公共政策

  • 下一篇文章:客观看待流动资金紧张问题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不同资源禀赋下的经济增长路径”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不同资源禀赋下的经济增长路径”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第四章 资讯经济:新经济的产业支...
  • ››软件盗版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 ››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
  • ››加入世贸与中国数字传媒的发展
  • ››网络经济的竞争原则
  • ››第五章 创新经营:新经济的核心
  • ››第七章 新经济时代的创业规则
  • ››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
  • ››农业大省扩大就业的路径选择及政策...
  • ››审慎对待当前的房地产热
  • ››不同资源禀赋下的经济增长路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