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保障国防需求相适应的内容,如准入管制、特许证管理、保密制度的贯彻落实、制定实施军用标准和规范等方面职能。为了确保国防工业的有效运行,要防止政府职能定位出现错位、越位或缺位等现象。
2.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政府对国防工业运行进行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有关的政策。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国防工业的运行效率。为了使政府政策能够合理地指导国防工业的活动,从而确保国防工业的有效运行,就必须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避免政府决策失误造成国防工业运行的低效率或无效率,防止出现军工发展的大起大落给社会资源造成浪费现象。为了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首先,应当在政府职能进行合理定位的基础上,使政府对国防工业进行干预和调控的政策不仅能够充分地反映国防工业的特点和要求,而且能够比较充分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制度环境和外部环境特征。其次,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决策机制。在政府政策的决策过程中,要注重决策过程中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避免信息的不完全和信息的失真造成决策的失误;要按照科学化的决策程序来进行决策,避免“拍脑袋”式的随意决策所导致的决策上的失误;要确保决策的及时性和适时性,避免政策的滞后或超前所导致的政策失效现象。政府在对国防工业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如果将政府政策的制定建立在科学决策基础上,就能够很好地确保政策的合理性,从而避免政府失灵问题。比如,政府作为军品的惟一购买者,如果军品需求规模的决策是科学的,那么就可以避免军品过度生产给社会资源造成浪费,也可以避免军品供给不足给国防安全带来的危害。
3.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要依靠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避免政府失灵的核心问题,就是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提高政府效率,就是使政府以最小的社会代价采取集体行动或发挥政府作用。为了提高政府效率,首先,应当按照效率原则和政府职能有效定位原则设置军工管理机构,使军工管理政府机构的设置与其应该履行的职能相适应,防止出现“有事无人管”和“有人不管事”现象的出现。其次,要注重军工管理机构公务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精明强干的公务员队伍。再次,应当将竞争机制引入军工管理机构,建立一种责任制和优胜劣汰机制,将决策权和执行权同其后果密切联系在一起,增强政府机构及官员关注其行为效率的动力和压力,充分发挥政府机构和官员在提高政府效率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要提高军工管理机构的管理能力,同时约束政府的随意干预和腐败行为。这一点是所有政府部门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正如詹姆斯·麦迪逊所指出的:“在构建一个由一部分人管理另一部分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是: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那些被管理的人,尔后使政府能够控制其自身。”[6]由于国防工业不仅与国家经济活动关系密切,而且事关国家安全大局,因而在提高军工管理机构效率方面,所要处理的问题多,关系也比较复杂,困难相对来讲也更大。因而,政府在对国防工业进行调控和干预方面,应当把建立有效政府作为目标。
4.用“法治”来约束政府。政府,作为人民意识的体现者,它代表社会整体利益;但作为一个组织,它又要追求其自己利益。政府在缺乏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往往会置社会利益于不顾,并利用掌握的公共权力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产生创租、寻租和腐败等扰乱市场秩序现象。[7]政府必须被约束是市场经济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在约束政府的制度安排上,法治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法治”不等同于“法制”,“法治”是经济人(企业和个人)和政府都置于法律的框架下,都受到法律的约束。“法治”下的政府在法律之下,受法律约束,是有限政府。“法制”是政府以法律为工具来管制经济人,但政府自己在法律之上,不受法律的约束。因此,法治是建设好的政府、好的市场经济的制度保证。[8]尽管国防工业为政府主导产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可以为所欲为。为了保障国防工业的有效运行,政府对国防工业的调控和干预活动应当在法律框架内,行使政府职能的官员也应当接受法律的监督。为此,无论是装备订货部门,还是军工行政管理部门,它们在履行采购、管制、调控等职能过程中必须克服和避免长官意志,一切都得依法行事。这不仅可预防寻租和腐败现象,避免资源配置的无效率情况的发生,而且可防止出现政府滥用行政权力和出现政策多变现象,从而使国防工业的运行能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预期,起到充分调动厂商积极性和主动性作用,使国防工业的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
-------------------------------------------------------------------------------- 注释: [1] [美] 萨谬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第1173页。 [2] Niskanen,W.A.Jr,Bureaucracy and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Chicago: Aldine-Atherton,1971,S38. [3] [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第134页。 [4] Rogerson,W.P.,1992,An economics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DoD profit policy,R-3860-PA&E(RAND Corporation, Santa Monica, CA). [5] Finn E. Kydland and Edward C. Prescott, Rules Rather than Discretion: the Inconsistency of Optimal Plan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85(No.3, 1977), pp.473-492. [6] 转引自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99页。 [7] 王红玲:《当代西方政府经济学理论的演变与借鉴》,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第254页。 [8] 钱颖一:《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