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行业经济
   家电产业过剩的分析-中国家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主报告      ★★★ 【字体: 】  
家电产业过剩的分析-中国家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主报告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22 21:49:29   点击数:[]    

从1994年开始了新的增长期。这启发我们提出如下我国家电市场长期扩容的趋势:在1980年至1995年前后,这是我国家电市场扩容的第一波,其中城镇市场的扩张居于主导地位,产品形态是批量的标准化基本产品(如21英寸的彩电)。从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城市市场的成熟和农村市场的低度开发,第一波宣告终结。这正是我国家电产品生产能力出现暂时性过剩的基本根源。

第二波将在2000年前后大规模启动,它将席卷第一波所未涉及到的大部分农村人口。严格地说这是一批与原有的城镇人口数量大体相当的新城镇人口。因此,第二波中的主导市场是由这部分人口的消费构成的。就产品形态而言,大批量的标准化基本产品将与小批量、大容量的多品种产品市场(如大屏幕、多画面的彩电)平分秋色。后者与原有城市人口中的更新市场相对应。

第三波约在2010年前后启动,它将使全国绝大部分人口被包容于其中。届时,我国的城镇人口比例将达到70%左右。在这一波中,原有的主要家电产品都将成为更新市场中的第三代产品,同时还要有各种新型的数字化视听产品进入家庭消费领域。这时的家电市场将是一个小批量的、量子化的超大容量市场。这里的量子化是指每一件产品都有可能不再是完全相同的了。

三、生产方式

目前国内家电产品的新购市场主要还是第一代产品(对应于前述的第一波)。其特点是:单一的品种和一般的性能,技术已陈旧过时,其在发达国家已基本上被淘汰;它适宜于用大批量的生产方式来进行制造,其对象主要是广大的农村消费者。其代表性的产品为21英寸的彩电,价格已降至2000元左右。对于这类产品,发达国家很难与我国的家电产业竞争。

而当前的国内更新市场则是以第二代家电产品为主(对应于前述的第二波)。其特点是:具有较多的品种和较高的性能,技术已高度成熟,适宜于用批量的生产方式来进行制造,其对象主要是城镇的中高收入消费者。其代表性的产品是25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彩电,价格约在4000元左右。对于这类产品,发达国家的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

我国家电市场的上述特征还要持续到下世纪初叶。这是我国家电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对此不能有丝毫的放松。但是,目前国内还有一个市场值得关注,其对象是高收入消费者,约占我国人口的5%至10%。对应于这类消费者的是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家电产品(对应于前述的第三波)。其特点是:具有极多的品种、规模和极高的性能,功能和用途极其多样化,技术已相对趋于成熟,适宜用精益的生产方式来进行制造,价格约在万元左右。对于这类产品,发达国家居于垄断地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以10%来计算,也有3000万户左右;其市场容量也甚为可观。特别是在10至15年之后,这类产品将成为我国家电的主流产品,且其具有高附加价值。因此,它们是家电产业必争的战略制高点和未来。

然而,由于我国家电工业的制造技术和产品技术至目前止仍主要是通过引进获得的,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很弱,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配套能力较差,这成为我国家电工业的致命弱点。一旦第三、四代家电产品的国际化竞争在我国展开,我国家电产业原有的优势地位将可能不复存在,并很可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1]本文作者是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家电产业课题组的成员。
[2]洗衣机、彩色电视机、冰箱。
[3]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4]邓英淘、姚钢:“产业就业重组和城镇化进程”,《调查研究通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编印)。

上一页  [1] [2] [3] [4]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原由及策略

  • 下一篇文章:从汽车工业看日本的计划经济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家电产业过剩的分析-中国家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主报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家电产业过剩的分析-中国家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主报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培育和发展水路运输市场
  • ››欧盟一体化进程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
  • ››在WTO架构下构筑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
  • ››转基因植物商品化的前景展望
  • ››我国轿车消费市场分析
  • ››中国汽车及其附诸行业的简单分析
  • ››制造及其系统的创新与管理的发展
  • ››从汽车工业看日本的计划经济
  • ››家电产业过剩的分析-中国家电产业...
  • ››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原由及策略
  • ››家电产业过剩的分析-中国家电产业...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