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长,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尚需时日。相当多的软件企业可以凭借刚起步时的冲劲和优势,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规模。但是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就面临着管理体制跟不上的尴尬局面,往往在一阵轰轰烈烈的登场之后,便不再引人注意了。这种现象也造成了企业无法留住优秀人才,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本来进行技术创新。加强企业市场定位的引导,改进软件传统开发方法和管理方式,加强企业能力过程的控制和提升,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就成为今天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3 改变产品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
软件市场继续扩大,产品种类发展迅速。据CCID赛迪顾问统计,2000年我国全年软件销售额达230亿元人民币,增长速度为30.7%,其中平台软件73.8亿元,中间软件9.2亿元,应用软件147亿元,分Srj占软件市场份额的32.1%、4.0%和63.9%。2001年,我国软件产业产品销售额为330亿元,比2000年增长38.7%。其中:系统软件销售额为50亿元,同比增长50.6%;而支撑软件销售额为81.9亿元,同比增长65.1%;应用软件销售额为198.1亿元,同比增长27.7%。预计2002年中国软件市场的销售额为357亿元,增长速度为25.3%。其中企业财务软件、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文信息处理软件和杀毒软件等发展迅速。新兴的电子商务、ASP、ERP等高端软件市场,我国企业以优良的性价比赢得了不少客户。对于软件业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建设起重要作用的基础性软件开发,我国虽然目前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在“十五”期间,我国政府已经要求集中科技力量来发展,特别强调以Linux为突破口,发展新一代的自主安全的基础软件,如基于图形窗口的操作系统,能适应国家安全要求的网络平台等。
软件市场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不合理。从基础软件来看,诸如操作系统、软件高级开发语言、大型数据库软件之类的基础软件现在基本上是由国外大型软件公司所把持,而国内企业现在尚未有能力与之抗衡,产品主要以应用型软件为主。现在大力发展的Linux系统真正走向市场还有很多问题,如软件产品尚未规范化,产品受支持度小,软件技术服务不完善等。从应用软件来看,国内软件产品往往重复生产,集中于企业应用软件、教育软件和杀毒软件等,特别缺少含有高附加值的通用软件和应用软件。对于热门的网络应用软件和多媒体应用软件,也缺乏相应的优秀产品。其次,国产软件市场占有率较低。企业市场意识不足,软件技术含量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后,在国内软件市场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较少,其市场占有率不足40%。在大型商用软件领域我国还缺乏自主设计的软件产品。这反映了我国软件开发水平与世界水平差距依然很大。
4 大力培养软件人才
人才是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培养合格、高素质的软件人才是加快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百年大计。我国政府为此做出了极大努力,加大了软件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2000年全国近400所高等院校培养的软件专业在校生共14.3万。目前我国从事软件开发的人员约33万,其中专业人员约19万。尽管如此,市场对软件人员的缺口依然很大,特别是加人世贸组织后,发达国家凭借高薪和优厚待遇进一步吸引了我国软件优秀人才,造成我国人才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国每万人只有研究开发人员3.04名,不到美国9%。这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
我们在加大培养软件人员的同时,应多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才政策。首先,应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我国政府已进行多项准备,最近教育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共同选择国内35所高等学校,采取多项扶持政策,支持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以加大软件人才的培养。这无疑是个良好的开端。其次,在人才流动方面我国需要制定相应政策。一方面要大力引进国外高级人才,另一方面要解决好本地人才的科研条件、工作待遇等问题,加大管理力度,留住人才。在现代社会中,人才的流动是正常的、必然的,只有从根本上改善条件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最后,我们在加大对高级人才培养的同时,应该加强培养初中级软件编程人员,普及计算机教育。在信息经济时代,能根据程序流程图进行编程的“软件程序组装工人”是软件企业的重要劳动力资源,也是提高国民信息素质的重要保证。
我国将投资40亿元打造软件产业
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至2005年)》日前出台。28日,国信办有关领导向新闻媒体表示,我国将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加大对软件产业发展的支持。“十五”期间,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向软件产业的投入不少于40亿元。
《行动纲要》 提出多项适应软件产业发展新形势和软件企业迫切需要的政策,主要有:
--鼓励与跨国公司设立联合研究开发机构,共同研究开发制约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加强软件标准化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提高质量管理能力;
--通过制定政府采购软件产品和服务的目录及标准,规定利用财政性资金建设的信息化工程中用于购买软件产品和服务的资金原则上不得低于总投资的30%,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实行招标制、工程监理制,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承担单位实行资质认证,制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鼓励政策和技术装备政策等措施,鼓励优先采购使用国产软件和服务;
--针对软件贸易特点,完善软件出口管理办法,为软件企业出口提供便捷服务;
--允许软件出口基地内的出口软件企业开立外汇账户;
--支持符合条件的出口软件企业在境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市场营销及服务机构,并在用汇上给予支持;
--通过产权交易,实现非上市软件企业的资本流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通过调整可用于软件产业发展的各种资金的结构向软件产业倾斜,中央财政按已有资金渠道适当增加规模,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投资力度;
--各级政府和财政拨款事业单位要为购买自用正版软件提高必要的资金,以支持打击软件盗版和走私活动;
--加强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估体系建设,对软件运行情况和有关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
--通过与国内外教学机构和著名软件企业联合,大力培育软件市场开拓、经营管理和系统分析设计等人才,大量吸引海外优秀人才。
深圳何以成为中国软件业的排头兵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显示,2002年我国软件产业营业收入1100亿元,其中深圳为200亿元;全国软件出口15亿美元,其中深圳为4亿美元,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深圳何以能够成为我国软件业的排头兵,有什么经验值得其他地方借鉴?深圳软件协会副会长、高级工程师裘昌淼谈了他的看法。
第一,深圳软件产业发展的硬件基础好,即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很发达。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首先是从加工贸易开始的,后来逐渐进入电子信息产品。深圳目前从事电子产品加工、生产的企业多达几万家,作为全国的信息产业基地,深圳信息产业产值占深圳市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占全国信息产业总产值15%以上,这两个比例是相当高的。因此深圳信息产业硬件发展势头良好,这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基础。另外,深圳金融、证券等服务业等也很发达,其软件消费潜力很大,对软件产业的发展也有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深圳的外向型经济比较典型。一个地区产业的发展跟整个区域的经济特点是分不开的。这两年在国务院18号文件发表以来,深圳充分利用特区地域优势,在原来信息产品外向型基础上,跟国外企业都有一定的联系,深圳出口连续十年位居全国前列。因此,深圳国际化的环境比较好,毗邻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