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国际经济
   非洲对外石油合作现状及中非合作建议      ★★★ 【字体: 】  
非洲对外石油合作现状及中非合作建议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5 19:25:12   点击数:[]    

在中国原油市场的地位大幅提升。1998年,中国自非洲进口的原油占中国进口总量的8.2%,1999年该比例上升至19.8%,2000上升至24.2%,2005年达30.3%,2007年达到破纪录的32.5%,2008年和2009年略有下降,分别为30.2%和30.1%。2009年,按照进口数量计算,在中国原油进口的前十大来源地中,非洲国家占有三席,分别是安哥拉、苏丹和利比亚,位列第二、五和九位,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5.8%、6%和3.1%。但是,中国自非洲进口的石油仅占非洲出口总量的13%,远低于欧美的30%以上的水平。

    (二)中国在非洲石油领域的

投资合作情况为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仅仅通过石油贸易,依靠在国际上买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的石油需求。

    参与国外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

稳定获取“份额油”是保证石油供给安全的重要辅助渠道。因此,中国一方面从非洲直接进口原油(这也是中非石油合作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中国也从非洲获取份额油,并成为弥补我国石油缺口的另一重要途径。非洲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份额油基地。根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获得的海外份额油总量需要达到5000万吨。

    中国最早(也是较成功的)在

非洲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的案例是在苏丹。199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获得了苏丹穆格莱德盆地1/2/4区块石油开发权。如今,中石油已经在苏丹形成了勘探、开采、炼制一体化的系统工业体系。另外,我国与安哥拉、赤道几内亚等国的石油合作也有了较大进展。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非洲

的投资仍然保持增长态势。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559.1亿美元,其中对非洲投资54.9亿美元(同比增长248.8%),占比为9.8%。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对非洲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8.7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6%,是中国对全球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虽然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增速

较快,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投资范围分布较广,有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和商业服务业等,石油领域占比较小。近年来,美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60%流入了石油开发。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我国对非投资只占世界在非洲此类投资总额的1/16,远远落后于欧美地区。

    四、深化中非石油合作

的几点建议(一)获取份额油和贸易油并重,加大在非洲的石油投资长期以来,我国与非洲国家的石油合作比较单一,主要是石油贸易,获取份额油的比重偏小。从理论上讲,由于价值规律的存在,贸易油与份额油的成本相当,并不会偏差很多。当国际油价上涨时,获得海外石油资产的成本也会提高;当国际油价下跌时,海外石油勘探开发也会减少。从当前看,原油贸易仍是解决国内石油短缺的主渠道。但是,石油企业“走出去”,投身非洲的石油勘探开发领域,获取更多的份额油,也是保证我国石油供应的重要辅助渠道。在获取份额油时,我国应争取更多的份额油运输至国内,并尽量确保份额油的成本较贸易油更低。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

下,许多大型跨国石油公司面临着流动性问题,在资金方面捉襟见肘,不得不减少投资项目数量,缩减项目规模。很多石油公司,尤其是非洲产油国的石油公司出现资金问题,急切需要抛售股份,回笼资金。而我国石油企业总体上财务状况良好,可抓住这一契机,加大在非洲石油领域海外投资并购的步伐,扩大在非洲的市场份额。

    (二)尝试“贷款换石油”等新

石油贸易模式自2009年以来,我国先后与俄罗斯、委内瑞拉、安哥拉、哈萨克斯坦和巴西五国签订了总额为450亿美元的“贷款换石油”协议。“贷款换石油”是一种新型的石油贸易模式,既不同于直接在国际市场上购买贸易油,也不同于海外投资获取份额油。其运作具有显而易见的好处,由于需求减少和油价大幅下跌,众多产油国收益减少并陷入资金短缺困境,亟需外部资金来度过难关。当前国际融资成本陡然上升,而中国拥有大量外汇储备,资金充足,通过给产油国提供贷款,可以保证中国获取稳定的原油供应,并降低“走出去”的政治和安全风险。双方为此找到了利益的契合点,并充分体现了互利双赢这一基本合作原则,因此这一模式值得在非洲产油国推行。

    (三)投资领域兼顾石油上下

游产业长期以来,跨国石油公司看重的只是非洲丰富的石油资源,看重的是高额的利润回报,并非促进非洲的经济发展。各大跨国石油公司在非洲的投资领域大多局限于上游勘探开发,而对于下游领域即石化、炼油生产等并不十分看重,究其原因主要是下游领域投资成本高、利润低。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孚、BP、壳牌等世界石油巨头从非洲20多个国家退出,减少下游产业的投资。

    目前中非石油合作还处于初

级阶段,我国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利用石化产业优势,上下游一起介入非洲的石油市场,发展石油勘探、开发和炼制一体化的石油工业体系,既有利于我国石油企业在非洲实力的壮大,也有利于当地工业体系的发展和提高,可谓一举两得。

    (四)开展一揽子合作,加大

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在非洲进行石油投资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国家最大的不同就是,双方合作不仅局限于能源领域,同时注重帮助非洲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并推动当地农业和制造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工程,开展能源与基础设施和改善民生的一揽子合作,帮助非洲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帮助非洲解决就业,为非洲国家培养大量的石油工业人才。

    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非洲对石油

投资的疑虑,更是对西方国家所谓“中国掠夺非洲资源”论点的有力驳斥。因此,这一做法值得继续发扬和提倡。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美金融危机治理延误的分析,周志太

  • 下一篇文章:韩国KIKO案件的交易结构分析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非洲对外石油合作现状及中非合作建议”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非洲对外石油合作现状及中非合作建议”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私有化与俄罗斯的六大财团[上]
  • ››世界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和货币制度危...
  • ››世界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和货币制度危...
  • ››日本病:从奇迹到没落的警示[下]
  • ››日本病:从奇迹到没落的警示[上]
  • ››日本从经济奇迹到“日本病”演变过...
  •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国有化风险...
  • ››市场国际化与中国市场结构战略
  • ››策略选择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
  • ››当前的全球化进程是否会停滞不前?...
  • ››非洲对外石油合作现状及中非合作建...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