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占28%) [6] 。但是,俄罗斯的私有化又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一没有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二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据俄国家杜马听证会上公布的资料,几年里私有化的损失总计为9 500万亿卢布(其中经济损失5 500万亿卢布,社会损失4 000万亿卢布),合1.7万亿美元,相当于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2倍。因此,左派提出重新国有化的主张。
普京对此采取谨慎务实的态度,肯定私有化在改造所有制上的成果,反对实行重新国有化。他认为,尽管私有化存在种种问题和错误,但是它为市场经济奠定了基础。因此“不应该谈重新分配俄罗斯资产的问题”,“如果允许重新分配资产,则遇到的问题和造成的损失将比过去搞私有化时还大” [7] 。普京肯定国企改革大方向的态度,符合现代产权经济学关于产权制度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的理论。现代产权经济学指出,由于国有产权和共有产权的“外部性”问题较大,因此产权发展的趋势是从非排他性产权向排他性产权转变。产权的排他性把选择如何使用资产和承担这一选择的后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使所有者有很强的动力去寻找利益最大化的资源使用途径。产权的可转让性意味着所有者有权按照双方共同决定的条件将资产转让给他人,这为资源从使用效率低的所有者向使用效率高的所有者转移提供了条件。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基石——科斯定理指出,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产权制度对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清晰的产权制度是产权自由交易的条件,并有助于降低交易费用,从而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反之,如果产权不明晰,交易费用就会很高,甚至高到使产权交易不能进行的程度,从而阻碍资源配置的优化。明晰的产权具有排他性和可转让性,因而是经济动力和经济效益的源泉。俄罗斯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过程原则上正是产权明晰的过程,因此尽管存在种种问题其大方向不应否定。
那么,如何解决私有化中存在的问题呢?普京认为,出路不在于重新国有化,而在于提高私有化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途径是进行企业重组和加强公司治理。关于公司治理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在公司类型上建立开放型股份公司还是封闭型股份公司,二是在融资模式上以证券市场为基础还是以银行为主导,三是在经营管理上如何形成有效的“委托一代理”关系。由于篇幅的关系,这里只讨论前一个问题。俄罗斯的股份公司分为开放型股份公司和封闭型股份公司。开放型股份公司可以公开注册发行股票,股票可上市自由交易,股东人数没有限制,管理上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公司按股东大会一董事会一经理处的结构治理。封闭型股份公司无权公开注册发行股票,股票不准上市自由交易,只能在公司创立者之间分配,股东人数不得超过50人,管理上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离,经理同时又是股东,公司结构简单,一般只有股东大会和经理部两级。从这些基本点看,俄的开放型股份公司相当于通常说的股份有限公司,封闭型股份公司相当于有限责任公司。俄在前一时期改组国有企业建立的3万家股份公司,只有20%是开放型股份公司,80%是封闭型股份公司。后种公司由原企业劳动集体(实际是原领导)控制,不利于企业制度创新,缺乏资本投入,难以进行现代技术改造。俄强调建立开放型股份公司(即股份有限公司),既是针对前段私有化的结果和问题,又是因为理论上它更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它具有业主制和有限责任公司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首先,同业主制相比,业主制属于人合公司,法律上是自然人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即企业破产时清偿债务不以企业资产为限,而要连带企业所有者的个人财产;股份有限公司属于资本公司,是法人企业,承担有限责任,即企业破产时清偿债务只以企业资产为限,投资者除持股额之外不连带其他个人财产,这便降低了投资风险,有利于出资人更大规模地投资。其次,同有限责任公司相比,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公开发行股票,因而融资渠道多,便于动员广大社会资本,建立大型企业,兴办重大项目;股份有限公司在管理上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管理进入高度专业化,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股份有限公司实行资本证券化,证券市场化,股票的自由买卖使资本具有高度流动性,这便把企业置于股民的监督和社会的评价之下,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只能转手,不能抽回股本金,企业的命运只取决于经营管理,而不取决于出资者个人状况。
在企业重组方面,第一,改变内部人控制股份公司的局面,增加外部投资者、特别是外资持股的比例。几年来,股份公司的产权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内部人占有的股份的比重下降,从1994年占60%~65%,降至2000年占30%一35%;外部投资者占有的股份的比重上升,从1994年占15%~25%,升至2000年占50%~55%;国有股份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从1994年占15%~20%,降至2000年占10%一12% [8] 。第二,寻找战略投资人,即大投资者,对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和现代化技术改造。为此,将采取出让1/4股份或者半数以上控制股份的办法,吸引战略投资人、特别是外国投资者。第三,实现资本集中化,使控股权掌握在最大股东手中,使股东真正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只有掌握相当多股份的大股东、特别是掌握股份控制额的最大股东,才真正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因此,必须实现资本集中化,使控股权掌握在最大股东手中。为了实现企业重组,普京强调,对于已私有化的企业必须保护产权和投资者权益,使所有者能增加投资,加强公司治理,转换经营机制。
最后,关于所有制的模式。社会市场经济在产权方面的重要特征是实行混合所有制,其核心是保留必要的国有经济。俄罗斯自1996年全面调整经济政策以来,几届政府都强调要保留一定数量的国有经济。普京继承了这一政策,主张对于公共产品部门和天然垄断部门的企业,仍然要保持国家所有或国家控股。强调对这些国有企业和资产要加强管理,提高其经济效益。
对于公共产品部门实行国家所有的原因在于其“外部性”。对于天然垄断部门企业实行国有或国家控股的原因在于其高度社会化、命脉地位和必须保证规模经济效益。问题是,什么是天然垄断部门?俄罗斯政府《1995—1997年经济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属于天然垄断的部门有:(1)电力的输送和分配;(2)燃料供应;(3)干线天然气管道和天然气的地区分配;(4)干线石油管道;(5)铁路网;(6)港口、航空港;(7)邮政;(8)城市供水和下水管道。这就是说,电力网、能源管道网、铁路网、港口、空港、邮政和城市上下水管道网属于天然垄断部门,必须实行国有或国家控股;而电力公司、石油天然气公司、铁路营运公司、轮船公司、航空公司、电信公司等等,不属于天然垄断部门,可以私有和民营,但是,为了保证规模效益,防止过度竞争,必须有国家的一定管理。同时,在这些部门,作为目标模式应该实行网运分开、网厂分开;但在过渡时期,国家不仅对网、而且对经营公司也可以实行控股。国家在这些经营公司中的股份是可变的,不管份额大小,都不等于丧失国家在天然垄断部门的地位,更不是否定混合所有制模式。
四 调整宏观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的.财政金融体系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的财政体制由国家财政向社会公共财政转化,形成了新的预算体制和税收制度,建立了分税制的分级财政体制。但是,财政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财政赤字居高不下,财政还没有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因此普京提出要建立有效的财政体系。有效的财政体系首先应保证财政本身的稳定。俄财政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企业税赋过重,税收占利润的70%以上,另一方面国家预算又连年赤字,政策处于两难。惟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