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国际经济
   温特制:美国新经济与全球产业重组的微观基础      ★★★ 【字体: 】  
温特制:美国新经济与全球产业重组的微观基础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13 21:58:15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内容提要: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至90年代初,学界普遍关注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但是进入90年代中后期,美国经济持续高增长,而日本经济却在90年代停滞不前。作者认为,是温特制使美国公司扭转了对日本的竞争劣势,并最终创造出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近130个月繁荣的奇迹。温特制与美国创新能力突出、人才储备强大、金融市场灵活、消费者偏好新产品等优势结合起来,以高新科技为基础,塑造了一大批新兴企业,使得美国公司在1990年代国际竞争力列世界前茅。温特制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它使美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

  关键词:美国经济/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温特制/企业重组/经济全球化

  20世纪70-80年代,国际经济学界普遍关心美国的经济实力地位相对下降、日本经济实力相对上升,甚至提出21世纪为“日本世纪”的问题。然而,美国经济在19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高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即所谓新经济的良好表现,相反日本经济在整个1990年代的停滞不前,打破了经济学家的预测。进入21世纪后,美国经济又进入了一个调整期。这是一个周期性的现象还是一个结构性的转折点?国际经济学界对此有诸多争议。本文主要探讨1990年代美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现象——温特制,从微观基础解释美国企业和经济恢复活力的原因,以及在这种微观基础之上引起的全球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重组。

一 从福特制到丰田制

  第二次产业革命建立了现代大工业,此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企业实行了福特制生产模式(方式),将世界经济推向了新的增长阶段。福特模式的运行主要建立在三个原则的基础上:首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绝对明确:设计人员负责设计,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工人只需要完成简单动作;其次,利用泰罗制,将流水线上的分工专业化到最细微的地步,保证每个工人都可以最简单的方法完成;第三,寻找最佳的生产模式,无论在设计、生产、管理上都需要寻找最佳的模式,达到提高效率和节省成本的目的。福特制的生产方式,大大促进了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的标准化,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工业制成品的大规模生产和群众式消费提供了基础。

  福特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国扩散到欧洲和日本。1960年代,以丰田公司为首的日本制造业根据日本的文化传统和日本企业的特点,将福特模式与弹性生产方式有机结合,改组为丰田生产方式(模式)。丰田生产方式在保留福特方式大规模生产优点的同时,又有效地克服了其缺点。首先,它的工作组织打破了层层管理的模式,发挥人的积极性,所有职工都要关心生产方法、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改进。在大型企业中,职员组成灵活的、自主管理的小组,集体决定如何管理生产或他们负责的工作,设计与生产融合,设计师与生产者面对面的交流。这种组织形式要求工人有多种技能,并把工人当成企业的长期资产,不断投资进行培训。其次,及时适应市场变化,把生产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形成最有效的产出规模。对整个生产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每个部分都实行零差错,要求企业、供货商和顾客之间信息畅通、关系融洽,彼此之间可以做到“零库存”。第三,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与供货厂家建立长期信任关系,互相反馈信息。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网络,从中享受到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好处。这种生产方式,吸收了美国的管理概念,将美国的企业策略、产品生命周期、市场分析、经济计量、信息处理、现代广告等,巧妙地与日本的群体意识、忠臣观念、终身雇佣制、重视长远利益等特点融合,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独具日本特色的生产方式,推动了日本大企业在海外的扩张和日本工业的现代化。

  但是,从更为广阔的角度来看,丰田制只是福特制模式的改良,两者都属于追求规模(scale)经济效应和范围(scope)经济效应的垂直型结构,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以至售后服务,都是在同一个企业内部完成。这个过程中,虽然许多产品具有多节点的价值链,但企业都是以全部价值链的整体来竞争,单一价值节点对竞争结果影响不甚明显,因为各价值节点还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部门。因此,福特制典型的代表是汽车工业,而丰田制的典型代表还是汽车工业。事实上在1990年代以前,传统的计算机代表企业IBM,奉行的也是福特制(部分包含丰田制)的生产方式,其生产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售后服务以至融资租赁等垂直体系。而1980年代日本和西欧各国的计算机企业,都以对该模式的模仿来与IBM竞争。

  就在各国企业全力模仿IBM(1980年代日本举国曾以“超越IBM”为目标)的时候,美国的个人电脑突然普及,并改变了整个计算机产业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个人电脑诞生于1970年代末期,1981年IBM推出兼容机后迅速发展,1985年个人电脑的销售量超过了以工业和科研用途为主的大型机。随着微软和英特尔的结合,整个计算机产业迅速从垂直型结构走向水平型结构,市场的领导权从以IBM为代表垂直一体化型企业转向水平分工【注释】王雪佳:《美国新经济与东亚信息产业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王雪佳对本文研究的课题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本文的许多观点借鉴了她博士论文的成果,在此表示感谢。【注尾】,每个水平分工的参与者都专业经营产业总体链条中的一个价值节点(如硬盘、芯片、以致鼠标器等,也可以是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注释】1981年IBM推出的个人电脑,采用微软的操作系统和英特尔公司的芯片作为配置,奠定了整个产业水平化分工的基础。参见王雪佳:《美国新经济与东亚信息产业发展研究》,第98页。【注尾】。因此,从个人电脑诞生开始,计算机产业具备了不同于福特制的水平分工基础。

二 温特制与集聚效应

  新兴的个人电脑企业的经营模式与福特制有极大的差别。1980年代后期,在个人电脑行业的水平分工中,涌现出微软、英特尔、网威(Novell)、莲花、康柏、戴尔、希捷(Seagate)、甲骨文(Oracle)、网康(3C)、EDS(Electronic Data Systems)等全新的企业,它们在电脑产业总价值链节点中专攻某个领域,经过激烈竞争脱颖而出。如1995年个人电脑销售量超过IBM成为全球电脑业新霸主的康柏【注释】这家诞生于1982年的公司的英文名称COMPAQ由“兼容”(Compatible)和“质量”(Quality)两个词组成,是当时最快成为全球500强的企业。【注尾】,其主要业务就是制造组装和销售个人电脑,并借此推广自己的品牌。而人们熟悉的微软和英特尔虽然在1990年代后期股票市值高居全球前列,但它们的业务范围极为单一,与多元化经营的垂直一体化的传统跨国公司完全不同。由此可见,整个个人电脑行业的价值链已被分拆成一个个独立的节点,从上游的半导体生产开始(台湾的代工企业又将半导体进一步细分为设计、芯片制造、测试、封装等),到个人电脑的组装、软件开发、硬件生产、乃至打印机、扫描仪、鼠标器等配套产品和售后服务,都成为独立完整的产业部门,有许多专业化的企业在其中参与竞争。这种模式的竞争与福特制时代的大企业之间的综合型竞争完全不同,它在每个节点都会出现激烈竞争,导致整个产业快速升级。相反,奉行福特制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的IBM、苹果电脑,在整个1980年代的发展中对此趋势把握不足,出现了巨额亏损的情况,苹果电脑甚至一蹶不振。

  福特制企业追求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个人电脑行业水平结构中强调的是集聚效应(Economy of Cluster)。这种新的生产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劳动密集产业,它十分强调各个部件生产商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在这种新产业群聚效应模式中,通过细化的产业分工,每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国外国有产权改革与私有化理论研究综述

  • 下一篇文章:“美国式道路”不等于土地国有化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温特制:美国新经济与全球产业重组的微观基础”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温特制:美国新经济与全球产业重组的微观基础”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私有化与俄罗斯的六大财团[上]
  • ››世界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和货币制度危...
  • ››世界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和货币制度危...
  • ››日本病:从奇迹到没落的警示[下]
  • ››日本病:从奇迹到没落的警示[上]
  • ››日本从经济奇迹到“日本病”演变过...
  •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国有化风险...
  • ››市场国际化与中国市场结构战略
  • ››策略选择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
  • ››当前的全球化进程是否会停滞不前?...
  • ››温特制:美国新经济与全球产业重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