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2.5倍、4.9倍、8.7倍和0.43倍。二是靠劳动者的低工资。目前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3%左右。1996年~2005年10年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年均增长9.15%,不足同期企业利润增幅 28.62% 的1/3,农民工工资增长更慢。三是靠牺牲环境,使内部成本外部化。据环保总局监测,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7%的断面为劣V类水质,全国约1/2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 2.我国出口产品主要由外资企业提供,而且加工贸易性质的产品比重大。2006年我国机械工业加工贸易产品占出口产品总额的50%以上,其中外资加工贸易占机械工业加工贸易出口的84.4%。 3.产品的附加值低,缺乏高附加值的产品。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性产品上,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产品中的比重还较低。 4.缺少世界知名品牌产品。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不仅拥有了海尔、联想、长虹等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同时一些传统的“老字号”也开始走出国门。但是,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自主品牌的发展还很薄弱,与我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还很不相称。目前,我国企业主要还是采取低价竞争和低成本的规模扩张的模式,企业从品牌所获利润甚少。虽然我国制造的玩具占全球产量的70%,鞋类产品占全球产量的50%,彩电占全球产量的45%,空调占全球产量的30%,纺织品服装贸易占全球的24%,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目前我国各类进出口企业中拥有自有商标的不到20%,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不到10%,自主品牌发展滞后。另据测算,美国品牌所创造的价值占GDP的比重达60%,而在我国却不足20%。 (四)重视人力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 人力资本对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舒尔茨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作过这样的计算:1890年~1959年的70年中,物质资源增加了4.5倍,对劳动者进行教育和培训的投资增加了8.5倍,而前者使利润增加3.5倍,后者使利润增加了17.5倍。日本的一份研究资料表明:工人教育水平每提高一个年级,新技术革新者平均增加6%,而技术革新的建议能降低成本5%;经过专门训练的技术人员的建议能降低成本10%~15%,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管理人员创造和推广先进管理技术可降低成本30%以上。经过技术再教育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作效率可以提高40%~70%。我国吉林省社科院的专家也对职工素质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作过调查。他们提供的长春第一汽车厂的材料表明:在完成生产定额方面,初中文化程度的工人比小学文化程度的工人要高26%,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比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工人生产效率高20%~30%。据他们对长春客车厂机械车间装配钳工的调查,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工人三年出徒时的工作效率,具有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工人一年即可以达到;大学文化程度的工人一年即可以超过,其时间缩短2/3以上。理论和实践表明,人力资本是提高劳动者素养和劳动力质量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的形成除了靠正规的学历教育外,还要靠企业的再投入。 总之,要成为制造业的强国,增强其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必须要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特别要注意培养大批的高级技工。国家要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教育主管部门要扭转只重视大学教育的趋向,花大力气办好各类技工学校,社会、企业要加强职工的在职培训,不断更有效职工的知识和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为我国制造业企业更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更好的条件。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