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只要汽、柴油消耗大国不取消补贴政策,对石油的需求就会继续保持增长,而在供给方面的制约却是不言而喻。二是美元弱势格局将继续维持一段时间。虽然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均称将采取政策手段稳定美元汇率,维护美元的地位,但美元的走势主要受美国经济的影响,只要美国经济没有出现大的起色,美元就难以走强。从目前的情况看,受次贷危机和高油价的影响,美国经济最近1-2年内走出低谷的可能性不大。三是投机基金做多意愿不减。从投资银行和基金分析师发表的预测来看,做多石油期货的观点仍然占多数,说明很多机构还在看好价格的上涨。而且,这些机构为了证明自己预测的正确,不排除进一步人为推高石油期货价格市场的可能性。四是地缘政治的紧张关系近期内不会消除。伊朗与西方国家的不和、以色列与伊朗的对立、尼日利亚国内武装冲突等矛盾将继续威胁石油供给的稳定性,加大油价的波动。按照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国际油价在短期内还会继续上涨,最终上升到足以迫使新技术的运用、能源效率的提高、替代能源步伐的加快,从而导致石油绝对消费量的减少,改变石油需求预期,才会抑制石油上涨的势头。但这不是短期之内能够做到的,当然,期间不排除石油价格出现阶段性下降的现象,宽幅波动将是一种常态。 国际油价迅猛上涨且持续6个月站在100美元以上,不禁令人们回想起了前三次石油危机的情况:经济停滞、物价飞涨、股市下跌。在经济社会生活高度依赖石油资源的时代,油价高涨自然引起人们对全球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担心。事实上,尽管各方面意见不一,但与伴随高油价而来的全球经济增长放慢、物价上涨、股市下跌已经发生了。因此,要对油价上涨给予高度重视,合理评估它所产生的影响。 (一)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变得有利可图,导致工业用粮需求快速增长,这些新增的边际性玉米需求导致玉米价格大幅度上涨。随着大量土地被用于生产玉米,其他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减少,价格也跟着出现大幅度增长。这样油价、粮价联动上涨,加上矿产等基础资源价格的上涨,通过各自的渠道向下游传导,导致汽柴油、食品、消费品等价格上升,从而引发广泛领域的通货膨胀。今年以来,很多国家的CPI涨幅都超过了两位数;美国的CPI上涨也在4%以上,创18年来新高;欧盟成员国的CPI涨幅以连续数月超过3%,高于欧洲央行确定的2%调控目标;越南5月份的CPI甚至高达25%。 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侵蚀了工薪阶层劳动收入的实际购买力。作为补偿,他们自然要求增加工资收入,否则就会减少劳动供给,结果是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慢。根据一些国际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油价每上升10美元,将导致全球GDP总值下降0.5个百分点。按此推算,今年以来,国际油价平均价格比年初已上升了20美元以上,将使全球GDP增幅下降1个百分点。假若下半年油价达到150美元,按全年均价上涨30美元计算,全球GDP将下降1.5个百分点。更为严重的是,油价高涨刚好和次贷危机交织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放大了油价上涨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当然,由于各国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不同,受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日本由于能源利用效率比较高,能耗低,加上日元升值的抵消,油价上涨对其GDP增长的影响不大。美国虽然是第一石油消费大国,但由于它的服务业占GDP的80%左右,制造业只有13.7%,且美国对成品油价格进行补贴,因此,从目前看,高油价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远小于次贷危机的影响。 综上所述,高油价使全球经济告别了2003-2007年的高增长(4.9%)、低通胀(3.6%)的黄金时期,正在滑向低增长、高通胀的边缘,如果石油资源价格上涨的势头得不到遏制,全球经济陷入滞涨的风险将进一步增大。 (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石油消费大国,2006年消费量达到3.49亿吨,其中1.68亿吨即48%来自进口,国际油价飙升对中国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国家控制成品油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弱国际油价高涨对国内CPI上涨的冲击,但它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增加了财政补贴。为应对今年以来高居不下的价格水平,政府暂缓成品油价格调整步伐,以维持国内成品油的低价格。由于我国原油价格已经和国际市场完成接轨,国际油价不断上涨造成了国内原油与成品油价格“倒挂”进一步扩大,炼油企业的亏损不断增加。为此,政府财政需要对炼油企业进行补贴,以激励炼油企业继续生产,保证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供应。如仅4月份,中石化就获得政府财政71亿元的进口原油补贴,5月末进一步增加到123亿元,为3年中单月补贴数最多的一次。 二是导致国内成品油供给不足。尽管有国家财政补贴,但由于补贴数额仍不足弥补亏损,即使是享受补贴,炼油厂的炼油动力也不足,更何况没有获得补贴的民营炼油厂,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国内成品油供应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国际成品油价格和国内的价差越来越大,部分经营者形成了涨价预期,他们不惜冒险囤油以期待成品油价上涨而获利。这就是近期以来国内出现“油荒”的主要原因。 三对下游行业造成严重影响。石油被称为“工业血液”,国际油价上升对电力、煤炭、化纤、棉花、金属、建材等多个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当然,不同行业受到的影响是不均衡的。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行业是交通运输、石化产业、建筑材料、非金属矿物质、金属制品等产业;农业、纺织业、建筑业、汽车产业也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化肥、农药、涂料染料、纯碱、塑料、化纤等行业,都或多或少受到一定的影响。 近期中国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影响及建议 在国际石油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各国政府纷纷提高成品油价格的背景下,中国继续维持成品油低价格的做法,已日益暴露其弊端,严重影响了国内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各行业的协调发展。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于6月20日起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平均提高幅度为15%左右;电价每度提高2.5分。上一次提价时间是2007年11月1日,成品油平均价格提高了8%。 成品油价格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国内炼油厂增加供给、缓解成品油供应紧张的局面,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国家财政补贴。当然,成品油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将通过价格的传导,推动下游产业价格的上涨,但是由于石油消费在我国能源消费中仅占20%左右,在CPI价格指数的权重仅占3%-4%,而且国家还配套出台了对农业、公交等行业的供应保障和价格控制政策,因此此次提高成品油价格对整体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温和的 。尽管如此,在国际油价上涨还没有见顶的情况,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加以应对。 一是稳步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逐步理顺国际石油价格和国内成品油“倒挂”问题。尽管本次成品油价格提高幅度比较大,但国内汽油、柴油的价格仍然比国际价格低25%左右。这个问题不解决,国内“油荒”和成品油走私等现象就难以消除。为此,要积极创造条件,继续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择机实现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 二是努力探索能源替代新途径,缓解我国对石油的依赖。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紧缺和全球气候变化,替代能源成为目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的战略选择和客观要求。生物燃料不仅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点,也已成为世界各国替代能源的主要途径与方向。我国积极发展包括生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不仅符合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趋势,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要集中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探索石油能源的替代方式和途径。 三是积极倡导能源节约,降低石油消耗。要把节约能源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制定各行业的节能标准和实施办法,加强节能教育和舆论宣传,建立激励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节能意识深深地根植于广大民众的脑海中,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动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