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国际经济 |
|
|||||
论战略性贸易和产业政策的理论及其意义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13 21:53:08 点击数:[] ![]() |
|||||
中的相对地位的差异,尤其是经济权力在各国之间分布的差异。霸权国家,通常拥有最大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方面,例如自由贸易和投资的制度、稳定的货币秩序等方面有自己的利益。但是维持对霸权国家有利的国际经济制度并非没有代价,这同时就会对该国利益的扩展形成某种限制。举例来说,如果贸易以美元标价来进行,美国就从作为储备货币的美元的发行中获利。但这同时也意味着美国要为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转承担更多一些责任。 非霸权国家一方面通过多种措施保护本国公司免受国际竞争,另一方面通过促进出口和向世界其他地区投资而获得自由贸易和国际货币制度的好处,它可以利用自由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制度的好处,获益较多而花费的代价不大。如果它们能够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增强其本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就能增强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导致霸权国家的经济相对衰落。简要地概括结构主义的结论就是,产业政策是非霸权国家可以挑战霸权国家强权的一种方式。 而当霸权国家面临本国经济相对衰落,它们也开始以一种进攻性方式采取行动,使用与主要竞争者相同的产业和贸易政策,如此行事,则损害了它们早先建立的自由经济制度和秩序。这样,结构主义者解释了非霸权国家和霸权衰落的国家两方面都实施产业政策,这成为国家之间更广阔的经济竞争过程的一部分。 3.制度主义理论。制度主义理论关注的焦点是国家和社会制度差异的历史根源,及其对本国公司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它们阐明了某些制度配置如何系统地阻碍进口和阻碍吸收外国投资,因而保护国内公司免受国际竞争。尤其是它们比较了美国体系与日本体系,美国体系相对开放,而日本体系则相对封闭,并且具有不同寻常的工商业与政府的协调合作和产业结合,这种差异为日本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创造了优势。 技术传递的观点提供了国家干预高技术产业的原理。我们着重讨论这一观点。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很大,包括投资于固定资产和投资于组合证券的各种投资;贸易商品高技术化,高技术产品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高技术可能凝结在最终产品里,也可能用于生产过程。贸易商品的高技术化形成了国家干预的刺激因素,国家致力于在国内发展关键技术,以促进本国公司能够适当地和及时地进入这类技术领域。发展中国家则可通过产业政策创造条件,从跨国公司那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促成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以实现赶超目标。 二、战略性贸易理论 斯密论证了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贸易。李嘉图进一步论证了基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的国际贸易,他强调要使贸易发生,各国不需要具有生产不同商品的绝对优势。赫克歇尔和俄林也肯定了比较优势作为国际贸易的基础。虽然比较优势从贸易和专业化中创造了利益,但这种利益在各国之间不是同等分布的。战略贸易理论家提出某种形式的国家干预可能转移这种利益,在某种情形下,使这种利益从外国公司那里转移到本国公司。(注:关于这方面的理论介绍,可参阅王建伟:《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贸易和产业政策》,载汤敏、茅于轼主编,《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一集),162~19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布兰德(Brander)和斯潘塞(Spencer)提出在不完全竞争和有超常利润的那些产业中,补贴能够把全球利润转移到本国公司,如此则利润的增加超出补贴。因此,从总体上说,国民福利有一净增加。克鲁格曼给出了一个应用战略贸易理论的假设的例证。(注:Paul R.Krugman,"Is Free Trade Passé?",Economic Perspectives,Fall,1987, pp.131~144.)设想某种商品既能由美国公司也能由欧洲公司来进行开发。如果由任何一家公司单独开发这种产品,它能够赚取足够利润;然而,如果两家公司都企图进入市场,开发成本就足以大得令两家公司赔本。哪一家公司能实际进入市场呢?如果欧洲政府补贴它们的企业,或者保护国内市场,它们就可能确保欧洲公司的进入,而阻止美国公司进入,因而也确保欧洲,而不是美国得到垄断利润。战 略贸易理论因而可以推导出,在收益递增、技术具有外在性以及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下,自由贸易不是必须的和理所当然的最好的政策。 战略贸易理论和产业政策的技术传导理论结合起来,为战略贸易与产业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例如国家通过贸易与产业政策的结合支持高技术产业。国家的目的是维持和提升关键产业的国内技术基础和开拓高技术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因而使本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其特征是关键产业有超常利润,这样同时也就创造了外国公司直接投资于该国的这类产业的刺激因素。 三、战略性贸易和产业政策的逻辑 有些学者认为战略贸易和投资政策是日本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快速工业化的关键。这些学者提出日本遵循一种分阶段的工业发展过程。在第一阶段,日本公司在技术开发和生产成本两个方面都处于劣势。面对国际竞争,日本保护国内公司,手段是进口壁垒和限制使用外资,国内市场是封闭的。如果不限制外资进入,外国公司将通过建立当地的子公司而跨越进口壁垒,外国公司在一国产业起步时进入该国,可能影响该国技术基础的发展。与世界其他地区实行的进口替代模式形成对照,日本激烈的国内竞争确保了国内公司不会成为骄傲自得的寻租者。 在第二阶段,日本公司借用国外技术来弥合技术差距,国家因而放松进口限制而继续限制使用外资,国家也通过特许贷款等措施把国家支持与出口效率联系起来而鼓励出口。这样在国内市场上已经建立起来的国内公司逐渐面对国际竞争。 在第三阶段,日本生产者不再害怕外国竞争者而建立自己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它们现在通过出口也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入外国市场。随着日本跨国公司的国际扩张,日本的零部件制造商也随着主要的制造公司进入各个外国市场。由于主要的研究和开发能力仍然是在日本,其他国家的公司为自己难以获得关键的日本技术而烦恼。 日本的政策已经改变了当代经济竞争的博弈,它引起其他国家强烈的模仿的热望。这种情形可以以一种囚犯的两难博弈(注:对于囚犯的两难博弈的介绍,参阅尹尊声、海闻:《技术管理:开发与贸易》, 221~222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的形式加以理论化。 假设A国正在争论是否干预一项战略性产业,它面临以下的决策结构。 表1 干预的博弈 A国 干预 不干预 B国 租金在A国与B国之间分享 所有租金由B国独享 干 预 (a,b) (e,0) 不干预 所有租金由A国独享 租金在A国与B国之间分享 (0,e) (c,d)
四、对于战略性贸易和产业政策的批评 战略性贸易和产业政策的有效性是一个引起争议的问题。有些学者将近年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成功归功于战略性贸易和产业政策,也有人把它归功于低工资和低通货膨胀,快速仿制竞争者的产品和工艺技术,高国内储蓄率(因而能够有低利率和高投资率),以及货币汇率的低估。 战略贸易和产业政策也受到规范的、实证的等许多方面的批评。 1.规范的批评。集中在它把太多的权力给予国家的危险。(1 )古典的自由派和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应该防止国家在新的领域使用其权威,除非没有其他方式来解决市场失效的问题。他们特别质疑需要国家干预来增加经济福利的观点。可以考虑这种情形:国家确定了一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