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教育价格大幅度上涨呢?笔者从我省现有的教育统计资料对高等教育进行成本分析得出,并不完全是这样。 依据下表,并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粗略测算出民办高等教育生均成本,与我省高等教育现在的收费情况做简单的比较,虽然不完全准确,但也能说明问题。
各类普通教育 在校生 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平均工资 生均校舍面积 (万人) (万人) (万元) (平方米) 高等教育 33 2.11 1.5 30 高中教育 77.2 3.72 1.1 5.4 初中教育 329.9 13.63 1.1 5.4 小学教育 687.5 27.20 0.95 3.5
按照资本论简单再生产模型,教育投入分两大部分,一是不变资本产,即马克思定义的“C”部分,包括土地费用、校舍、操场、绿地、维修、水电费等;另一部分是可变资本,即“V”部分,主要是教师工资支出。测算每年的教育总成本,要把土地成本和校舍成本按使用年限平均(一般按50年)分摊。假设兴办一所20000在校生规模的大学,按我省现有的平均水平和相关比例测算每年生均成本如下。 校舍建筑面积 20000*30=60万平方米 建筑平均造价按1500元/平方米算 校舍总投资约9亿元。 学校占地面积 60万平方米*3=180万平方米(约合3000亩) 征地及平整费用按10万/亩计,需要投入30亿元 专任教师人数 20000/15.65=1278人 专任教师工资 1278*1.5万元=1917万元 每年总成本 (90000+300000)/50+1917=9771万元 生均年负担教育成本9771万元/20000约5000元/人。 加上支付给投资者10%的年利润,生均年学杂费5500元/年 我省的一些相当规模的大学,今年生均收费已接近或超过了这个标准,发达省市的一些大学年收费有的超过万元。这些公立大学固定资产有财政的无偿投入,土地无偿划拨,工资国家拔付,为什么收费还如此之高呢?究其原因主要原因是冗员过多、工资水平过高、投资效益低下、管理不善等人为地造成高等教育成本上涨。不引入市场化的办法,听之任之,必然导致越来越多的学子上不起大学,国家越来越多的投入也满足不了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通过鼓励民间资本兴办非义务教育,以解决政府资金投入不足问题,世界上有不少成功的先例。六七十年代以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都是在自然资源和资金相对短缺的条件下,通过政府办学和私人办学并举,广泛吸纳企业和受教育者家庭的资金,超常规积聚人力资本,高速度提升人力结构,创造了教育超前于经济发展的东亚模式,并以此为支撑,实现了经济腾飞。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的高中与大学教育,原来都是以政府举办的公立学校为主体的。为了将政府有限的财力集中于义务教育,它们分别从六七十年代起,制订私立教育法规,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大力扶持非政府办学,大规模发展私立高中和私立高等学校,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目前,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的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中,私立高中都占半数左右;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中,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私立大学都占了大多数(其中,日本占73%,韩国占75%,台湾占70%)。 总之,只要有利于积聚更多的教育资金、有利于解放高等教育的生产力、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满足老百姓对其子女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求,实现科教兴皖,我们就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和手段,调动社会力量投资、集资办学和亿万人民群众投资子女教育的积极性,走出一条超常规发展教育的道路。五、实现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目标的对策 推进我省高等教育产业化进程,实现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目标,需要政府争取和制定相关政策,从引导民间资本兴办教育和增加广大学子对高等教育有效需求两个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和推动。 1、积极向国家争取高等教育改革试点,放宽普通高等教育办学条件、简化审批手续,将兴办普通高等教育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允许和鼓励独资、外资和社会团体兴办民办大学。允许民办大学遵循民办企业的经营原则,可以倒闭、兼并、租赁,尤其是应该允许民办大学承包、租赁和并购公立大学。只要具备高等教育办学条件,能保证教育质量的,经专家评审通过后,省政府予以批准兴办,享受与公办高等教育同等待遇。对符合我省人才培养方向的,省政府在土地划拔、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这项举措实施好,一是可以迅速地扩大我省高等教育规模,不仅可以满足省内学子需求,也可以吸引外省学子来我省上大学,有利于发展高等教育产业。二是拓宽了吸引利用外资的领域。由于投资高等教育收益长期稳定,我省很多地区环境宜人,土地价格低,必将吸引大量省外、国外资金来我省兴办高等教育,预计到2010年能吸引投资2000亿元左右(约合240多亿美元),我省沿江、皖南地区将兴起大学城建设高潮,也有利于促进我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三是有利于增加就业。如到2020年高等教育规模达204万,按现行的专任教师比例,需要增加11.3万大学教师岗位,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后,将增加约13万教师岗位。同时由于教育年限延长,进入社会就业的青年将大为减少。这样,一方面就业岗位增加,一方面就业人数减少和就业时间延缓,社会就业矛盾将得到缓解。四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中教育的普及,有利于彻底摒弃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真正把发掘人的潜力、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提高人的素质而不是应付考试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 2、建立我省高等教育助学信用机制。通过引导民间资本兴办高等教育,扩大了供给,同时还要扩大有效需求。虽然大部分学子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但由于我省很多农村学子家境困难拿不出学费,形不成有效需求,也会抑制供给。建议由银行设立低息长期助学基金,只要进入高等院校就读至毕业,学生以个人信用担保,由银行支付全部教育费用。毕业生工作后,十年内偿还银行助学费用及利息。以我省现行的学费水平,每个学生完成四年高等教育所需银行助学费用约2万元左右,只相当于毕业生工作两年的工资,分年偿还不会有什么大的困难。现在毕业生毕业证都已做到了网上查询,可以将毕业生贷款信息也输入其中,成为其个人信用的一部分。如不按时还款,将会影响其个人信用,也会影响到其工作和求职。对因不可抗力导致的不能偿还助学费用的,或国家需要毕业生到特定岗位工作的,由国家负责偿还。 3、建立适应市场化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民办大学是世界潮流,也是教育产业化的重要动力。民办高等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保证教育质量,防止"短、平、快"的"快餐办学"。因此,要鼓励民办大学建立全新的办学体制,实施"四化",即经营企业化、机制市场化、范围全球化、课程设置自主化。鼓励省内民办大学与海外学人所在外国大学合作办学,是造就我省民办高等教育办学优势的重要举措。如通过联合办学,我省民办大学的专科毕业生可以到美国大学继续深造两年,完成本科学位;省内民办大学也可以考虑成为美国某大学的分校,专门负责大学本科前两年的基础课学习,后两年将赴美国大学本部继续学业,最后在美国毕业。也可以完全以中国为基地,由美国大学规定必要的教科书、设计国际流行的课程、选派美国教授任课,最后学生在中国拿美国大学文凭,不出国也能拿到美国文凭等。有了这些合作办学模式的突破,我省民办大学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迅速发展壮大。另一方面,鼓励采取学分制,只要完成相关专业学分,不论分几个学校续读均承任学历,这样可以促使高校开展竞争和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