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0      ★★★ 【字体: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0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3:54:43   点击数:[]    

在山的那边

 

教学目标: 

 

①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②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重点难点 

 

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美丽的青岛海滨,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人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

 

(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

 

生: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师:为什么会这么想?

 

生:因为大山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 

 

师:诗歌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三、整体感知 

 

师: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教师通过课件配乐,配画面,有感情地范读课文。教师读完,学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给老师的鼓励。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比老师还好。不过关键还是这首诗写得好,大家喜欢读,老师也给大家配上音乐齐读,好不好?(教师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

 

师:大家自己评评读得怎么样?

 

生:速度太快,没有感情。

 

生:该重读的没重读。

 

生:对课文意思理解不透,还没品出味儿来。

 

师:这几位同学说得不错。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出示思考题)

 

①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②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③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在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呢?

 

生(齐):在山的那边是海。

 

(教师板书大大的“海”)

 

师:“山”和“海”除了字面的意思,还有其他含义吗?

 

生:“山”,就像是困难;“海”就像是理想。

 

生:“海”是人生的信念,“山”是实现理想信念途中的艰难险阻。(教师在“山”下板书“困难”,在“海”下板书“信念”)

 

师:请同学们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生:第一节诗,写了我童年时候;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

 

生:第一节诗,写了我的想望和困惑;第二节诗,写了我长大后的拼搏和奋斗。

 

生:第一节诗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海”,第二节诗中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

 

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生: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四、研读与赏析 

 

师: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诗歌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

 

师:让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生:“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诗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望见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丧极了。

 

师:这句没写诗人自己,你怎么看出他的心情?诗中的写法好不好?

 

生:写大山好像人生气时那样“铁青着脸”,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也可以说说自己不理解的句子。

 

生:“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扎下深根?

 

(话音刚落,其他同学立即交头接耳小声讨论起来)

 

生:“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

 

生: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让它扎下深根。

 

师:问题提得棒,回答得更棒!飘来的东西确实不易扎下根,而且是深根。惟有不懈努力,日积月累,滴水穿石,才能扎下深根。那么,在朗读时,应该怎么读?

 

(学生很多举手,全班齐读。)

 

师:读得不错,“飘”和“扎”都作了重音处理,同学们的语言感悟力非常好啊。一定还有更多的感悟和发现吧?

 

生:我觉得“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这句的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师:如果对这些困难估计不足会怎么样?

 

生:失败后就灰心丧气。

 

师: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一旦失败就灰心丧气,从这句诗你得到什么启示?

 

生:跌倒后要能爬起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师:好!(学生一起鼓掌)请你把这句读一读?

 

(学生朗读诗句)

 

师:好,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非常渴望,有了理想“我”就坚强了。

 

师:朗读这句一定要充满对理想的渴望,请你试试。

 

(学生有感情朗读,全班齐读。)

 

生:我最喜欢最后那几句“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句诗很有人生哲理,当理想实现的时候,人们惊喜万分。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遍。

 

师:同学们有没有过成功的经历?

 

生:(齐)有!

 

师:(加大音量)不够洪亮!有没有?

 

生:(又齐声响亮)有!

 

师:好,就用这样的声调和喜悦来读。

 

(学生齐声朗读,读得很好。)

 

师:读了这么多遍,是不是可以背诵下来了?

 

(教师当堂示范背诵,不少学生能够背诵,在深入理解了诗的内涵的基础上,全班有感情背诵

 

五、体验与反思 

 

师: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近十分钟。)

 

师:下面就把我们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与同学们分享吧。谁先说?

 

生:记得在五年级的时候,我学游泳,每次练习比赛我都落在最后。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攀过这座山。别人练两小时,我练四小时,别人游一圈,我游十圈。我终于一步步爬上了山顶,取得了第一名。读了这首诗让我想起自己这段经历,我也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海,这是我坚定信念不懈努力的结果。

 

师:相信你在遇到其他困难时,也一定能想到这次难忘的游泳经验。还有其他的经历吗?

 

生:我要讲的是半年前,我上小学六年级时,马上就要开青岛市小学生运动会了。不知什么问题,在跳高时助跑和起跳不能协调,我的成绩也因此大打折扣!一种坚定的信念鼓舞着我,我整天苦思冥想,经过多次尝试,我终于做对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山的巨大,海的广阔,也让我明白了要战胜“山”那样的困难,必须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伴随我的将永远是——山那边的大海!

 

师:在很多时候,我们要战胜的最大困难也许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

 

生:能不能战胜自己!

 

师:对!人生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我们继续听听同学们的人生经历。

 

生:我很喜好书法,在刚开始学写书法的时候,比赛中我是最后一名。我给自己制定了计划,每天比别人多用两三倍的时间练习,终于在半年后的又一次比赛中获班上第一名。现在,我已经获得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我深信: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看见大海,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师:困难总是一个接一个的,如果这位同学满足于在班上的第一名,认为那样就是看见了大海,他会怎么样?

 

生:不再努力。

 

生:拿不到全国一等奖。

 

师:对!正是在艰难曲折的不断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齐答)有!

 

师: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激情齐诵这首诗,让好诗伴你健康地成长!

 

六、布置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练习是,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第25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新课标)

  • 下一篇文章:11、端午日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0”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0”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秋天(网友来稿)
  • ››《柳叶儿》教学设计1
  • ››春(第一课时)
  • ››《皇帝的新装》有关资料:关于童话...
  •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
  • ››《社戏》教学设计(3)
  • ››《郭沫若诗两首》三课时教案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散步》教案设计2
  • ››《在山的那边》说课
  •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与反思
  • ››《在山的那边》教学案例
  • ››《在山的那边》 教学实录
  • ››《在山的那边》资料:王家新诗选
  • ››《在山的那边》资料:王家新批判:...
  • ››《在山的那边》资料:在一部电影结...
  • ››《在山的那边》资料:诗歌能否对公...
  • ››《在山的那边》导读(赵寻)
  • ››《在山的那边》资料:早年的爱与现...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