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
|
|||||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9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3:19:40 点击数:[] ![]() |
|||||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学习通过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 二、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机学好功课。 教学设想 一、重点和难点: 1、通过 2 、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情节(如:为什么不许教法语, 3、第一人称写法的作用,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4、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的处处照应则是本文的难点,应加启发与点拨。 二、教学中要着重抓住: 1.对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 2.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指导,要求读得有感情,进一步加深感受。 3.注意省略号、破折号以及某些感叹号所表示的意思。 4 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课文:同学们,当中国加入世贸、足球圆梦、申奥成功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为什么?因为我们流淌着一样的民族热血,拥有着一样的民族感情,热爱着拥有同一个名字的祖国。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与领土完整等情感。可你们是否知道,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觉才最强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收在现行的高中课本中)、《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法国政府当时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法国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以沦陷后的阿尔萨斯的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改教德语为题材,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三、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请学生谈谈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四、合作探究: 1、归纳内容 2、小弗郎士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具体语句来谈。明确:上课前:怕老师、贪玩、无知、幼稚、讨厌学习,但有自制力。(1-3段)上课时:诧异、懊悔、难受,喜欢学习,觉得老师是可怜的人。(12、14、15、17、20、23段)下课时:具有了爱国感情(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3、什么原因使他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他自己本质不坏;即将失去国家,对失去的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在 4、在小弗郎士发生变化的因素中,韩麦尔先生起着一个重要作用,他也是都德着力要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那作者是怎样刻画的呢?结合具体语句回答。 外貌描写(10段)神态描写(22段)动作、语言描写(11、18、19、20、24-29段) 5、小说正是借助这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传达了法国人民深沉的爱国之情。而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值得我们写作时注意的:(1)把人物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写,表现出特定环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2)把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使所见所闻所感融为一体。(3)把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4)把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注意细节描写。(5)注意场景描写。 五、质疑解疑: 学生合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把有价值的问题提出交给全班讨论。 提问:1、15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呢? 讨论后小结: 2、第18节里的省略号表示了什么意思? 讨论后归纳: 3、第19节中的省略号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 讨论后归纳: 4.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答案:亡了国当了奴隶,如何牢记祖国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就会随时激发爱国心和对敌人斗争的意志,永远不会忘记为恢复国土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所以说这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钥匙(这是一个隐喻)。 5、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讨论后归纳:小弗郎士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好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文,听得特别细心,所以会全都懂得,感到挺容易。先生是"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一下子塞进"学生的脑子里去,小弗郎士又何尝不是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呢! 结合学生实例,指出: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文,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今天我们有不少既热爱祖国又认真学好语文的好同学,但不是也有个别嘴里喊着爱国,心里也想爱国,却并没有认真学好语文的同学吗?学了这篇小说,懂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一定要以爱国主义思想为动力,积极自觉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还要分秒必争地认真学好一切科学知识。 6、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个可怜的人? 教师小结: 7、怎样理解韩麦尔说的“总要把学习推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教师小结:明天总是有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拖到明日的结果是连自己祖国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而且由于普鲁士军队的入侵,将失去了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的权利与自由。这当然是最大不幸,这里表现了 8、怎样理解“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 9、一节中有“字帖”“金甲虫”“鸽子”等描写,体会一下这些描写的表现力量。 教师讲解: 10、“忽然”一词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说明大家感觉这一节课过得非常快,不知不觉中又到了散学的时间了。 11、了钟声、号声为什么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 教师小结:钟声显示着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暗示着德语要替代法语,这都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将和自己民族的语言,自己的祖国告别,这两点对韩麦尔是沉重的打击。“脸色惨白”是他内心痛苦已极的表现。 12、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具有什么表现力量。 教师小结:通过上最后一课,小弗 13、──我──”这两个破折号该如何理解?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教师小结:从语言形式上看,这两个破折号表示声音哽住了,说不下去了。从文章的内容上看,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14、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 教师小结:这像一个特写镜头。先生与学生的分别是如此悲壮,这时他一定有不少的话要说,却又激动得说不出来,他的感情无法自抑,因此把种种感情集于笔端。“使出全身的力量”,好像使我们看到了感情的流向,这些感情熔铸成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法兰西万岁”,有两层意思,首先是坚信法兰西必胜,激励人民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再有也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15、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见到了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广告牌等等,这些描写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这叫做场景描写。这场景描写实质上就是当时社会环境的描写,它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背景,“最后一课”就是在那个时代、社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的,揭示了悲剧性的最后一课产生的根源。场景描写,语言干净、简洁、寥寥几笔,勾勒了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 六、体验反思: “最后一课”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因此,他能充分地体现被占领人们的爱国精神。可是有人说,在和平生活的环境里,我们谈爱国主义,我们要表达爱国感情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果真如此吗?那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表达爱国的情怀呢? 七、布置作业: 1、练习三 2、作业本 3、想小弗朗士上完了最后一课,在回家途中再听到和看到刚才的景物时的感受(包括操练和布告牌),写一段一百字左右的话。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