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新探      ★★★ 【字体: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新探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3:12:36   点击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可以说历年来都有争议。人教社新初语第一册干脆省去了以往老教材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我认为,要深入理解和把握这篇散文的思想内容,这个问题就不能回避。老实说,笔者对此文已教过数遍,但随着生活阅历和年龄的增长,对这篇文章的主题又有了新的理解,这恐怕也是这篇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所在。我认为本文的主题应该是:通过对儿时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充满好奇(也有人据“我”在文中询问“怪哉”一事,归纳为“追求知识”,笔者以为欠妥,充其量也只能算好奇),天真活泼的天性和对儿时充满童真童趣生活的无限留恋,对成年后所处的现实生活的不满。理由如下:

   首先,从作品的写作背景看。

   众所周知,分析任何文学作品,都离不开作者所处的特定的时代,以及作者当时的心境和生存状态。《从百草园到在味书屋》也不例外。它是《朝花夕拾》中的第六篇。所以《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也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背景。而《朝花夕拾》的写起缘起和本意,在《朝花夕拾·小引》中有明确的说明:“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写作此文时,正是作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芜杂”(烦乱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作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往事,来排除心中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

   在“小引”里,还有以下两段话,供我们进一步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上述文字告诉我们两点:一是作者把《旧事重提》改为《朝花夕拾》,这一改动,更符合这组散文的内容实际。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朝花夕拾》的一篇,其创作动机不可能游离于《朝花夕拾》之外。二是这篇文章是作者“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完成的。“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可想而知,作者当时的处境是多么地艰难,心情又是多么的“离奇和芜杂”。

   其次,从作品的实际内容看。

   作品共写了两部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间用一个过渡段把二者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语言风格、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叙述格调上是前后一致的,不存在谁褒谁贬,厚此薄彼的情况。百草园的生活自不必说,是何等的欢乐、天真,充满童真童趣。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又何尝不是呢?这里环境优美,“走过一道石桥”,“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可谓曲径通幽。书房里的陈设也让人产生新奇之感:“中间挂着匾: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三味书屋里的学习生活更是充满着乐趣:“三味书屋的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没有声音”,那种冒着被先生责罚的“风险”溜到园里玩耍的乐趣,是何等的刺激而又令人难忘!而且三味书屋的先生也令人可亲可敬:“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可以说这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师道尊严。写三味书屋的乐趣,就如同写百草园欢乐生活是一样的,可谓历历在目。就连孩子们最头痛的读书活动也充满着乐趣:“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先生的读书情景更是令人回味无穷:“他总是微笑着,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直到文章结尾,作者还以自己在三味书屋画画的成绩而充满自许,为这些画儿的卖掉而充满怜惜,在这怜惜之中,我们不是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依依留恋之情吗?从以上所举的这些描写来看,无一不是充满着率真的生活乐趣。那种认为作者是在批判三味书屋里的封建教育对儿童束缚的观点,实在是牵强附会。

   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描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童真童趣的生活?除了作者在“小引”中提到的心情“荒芜”,聊以自慰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作者为了正义和生计,四处奔波,却到处受到排挤,打击和碰壁。其处境正如作者在《自嘲》诗中所说的那样“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被学者们挤出集团”是多么惨痛的结局啊!故作者只能回忆童年时代的美好生活,聊以自赏、自慰,来舔噬伤口,并表达自己对黑暗残酷现实的不满和强烈愤慨!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之所以创作《桃花源记》,不就是用来表明自己的生活理想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吗?所以,笔者以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除了表达作者对儿时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无限留恋外,更主要的还是把童年生活与现实生活作出鲜明的对照,突出现实生活的阴暗,表达自己被“挤出集团之后”的强烈不满和愤慨。

                         ——《中文语文》03年第9期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语文版《我的老师》

  • 下一篇文章: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7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新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新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秋天(网友来稿)
  • ››《柳叶儿》教学设计1
  • ››春(第一课时)
  • ››《皇帝的新装》有关资料:关于童话...
  •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
  • ››《社戏》教学设计(3)
  • ››《郭沫若诗两首》三课时教案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散步》教案设计2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发展性学习...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步自读与...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文化意蕴...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要点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比照结构...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3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资料:补充...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3...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