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
|
|||||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3:11:05 点击数:[] ![]() |
|||||
初一语文第三单元参考教案 主备人: 十三中 马琳 二00二年十月 十一 春 朱自清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1、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养成好的语感。第一课时以认知性阅读、感知性阅读为主,准字达到读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以涵泳性阅读为主,达到深入作品意境之中,细细品位妙处的目的。 2、通过关键词语和句子,理清课文思路,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体会作者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位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4、当堂课讲解的有关课文内容,尽量当堂背诵。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可由单元提示直接导入,也可由背诵描写春天的名家名句导入,或者由动人的音乐《春之声圆舞曲》,或由优美的图片名画导入。 2、默读 3、词语教学:学习“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请用简洁的语言,尽量完整的说出本文的行文脉络。 6、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文理,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大师笔下春天的主要内容。 7、朗读全文。 8、背诵其中精彩语段。 9、作业。 第二课时 1、复习旧课,5分钟完成《课课练》一、二、三、四、五大题,巩固词语。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播、补充。 ——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3、小结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由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完成,教师以实例点播启发,尽量不要告诉学生现成答案。学生说不全就再读相关语段,再体会,再尝试表达。 4、伴随音乐,自由地、富有激情地朗读《春》,再次体会大师笔法,体会自然之美,体会生活之美,体会情感之美。 5、背诵精彩语段,感悟体会,加深印象 6、语段训练:完成景物片段描写训练《校园的春天》,进一步把握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交流改进。 7、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彩语段,感悟体会,加深印象。 8、课后练习: ——熟练背诵全文。 ——完成《课课练》。 ——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堂片段练习。 A 十二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 分析语言特色,体会作品优美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4、 精彩语段要求背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可由朱自清的《春》自然导入,也可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冬天的感受导入,也可由古代名家诗句导入。 2、默读 3、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6、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文理,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7、朗读全文。 8、背诵其中精彩语段。 9、作业。 第二课时 1、 复习旧课,3分钟完成《课课练》一、二、三大题,巩固词语。 2、 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播、补充,可以用《春》当中学到的知识来启发学生。 ——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3、 比较阅读:通过和《春》的比较,小结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由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完成,教师以实例点播,尽量不要告诉学生现成答案。 4、 自由朗读《春》和《济南的冬天》两篇课文,体会大师笔法。 5、 语段训练:完成课后练习三,进一步把握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交流改进。 6、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彩语段,感悟体会,加深印象。 7、 课后练习: ——完成《课课练》。 ——进一步补充完善 十三 山中访友 李汉荣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1、以学生自读为主,培养运用多种自读的方法阅读课文的能力。 2、调动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童话世界,体会诗情画意般的美感。 3、加强朗读训练,精彩片段要求背诵。 教学步骤: 安排一课时 1、悬测:阅读标题,悬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2、速读:抓住重点词语,理清作者思路,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划出文中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 ——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3、精读:潜心与作品之中,品位体会,理解赏析,分析作品都写了哪些内容,怎样写的,文章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等等,通过学生提问研讨加以解决。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段想象,为什么?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各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与《童趣》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想象力给人们带来的富有情趣的美好体验。假设自己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口头表述一段文字。 4、点拨:由教师归纳学生的问题,进行点拨,强调要点。 5、由学生归纳出本课的学习要点。(写作手法,语言特色,人生感悟等) 5、 反复朗读课文,反复朗诵精彩片段,培养语感并达到会背。 6、 十四 秋天 何其芳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1、 能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2、 能体会作者练字的精妙之处。 3、 通过对精妙语句的剖析,欣赏本文的语言艺术。 4、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去,品位诗独有的艺术魅力,进行审美的再创造。 5、通过创作诗歌来体会秋天特有的魅力,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可由前两课自然导入,也可由古代名家诗句导入。 2、默读课文 3、读一读,写一写。 4、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自然、有感情地朗读。 5、逐节研讨。 研讨目的:理解每一节诗的意思。 研讨方式: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提出疑问,共同解疑。每节由两组代表报告探究结果,不能解决的疑问可请全班同学研究,或请老师解答。教师点播引导的方向,可依语言分析揣摩的一般步骤要求。 6、齐声朗读,尽量达到背诵。 7、再创造实践: 写一首短诗,题目为《我眼中的秋天》。全班交流,体会诗歌独有的艺术魅力。 8、强调读诗的重要性,介绍古今中外的著名诗人以及他们的诗集,鼓励学生课外多读诗,多写诗,培养诗化的语言,诗化的表达。 9、作业: ——完成《课课练》。 ——熟练背诵课文。 十五 古代诗歌五首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1、 初步把握欣赏诗歌的方法,培养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认真揣摩诗人的情感,学习诗人通过写景来抒情的方法。 3、能品位重要诗句的深刻含义。 4、了解与这首诗歌有关的文学常识。 5、能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轻重的变化,传递出诗文中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 6、能充满想象地读,读时再现画面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以《观沧海》为例,其他几首诗词可在本课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进行自读。 1、看67页注解1,简介作者曹操,学生可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适当补充。 2、正字正音。 3、朗读课文。(全班、小组、个人均可) 4、学生自己看课下注解,了解整首诗的内容,可查资料、工具书,可讨论、质疑。 5、 研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诗中描绘了哪些美丽壮观的景象?请一一列出并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人的经历来谈。 ——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襟?为什么? ——除本文之外,还有哪些表现作者志向抱负的名作名句,全班合作做一个积累,越多越好,积累要完整,包括名句、作者、出处、朝代等。 6、反复朗读,,朗读时注意节奏准确,讲究抑扬顿挫,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平面无声的文字想象成立体的、有声的、有情的,有你的丰富画面。 7、归纳诗歌赏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生先发表看法,教师补充强调。 8、开展背诵比赛,鼓励一节课背得多,背得熟,背得好的同学 9、布置古诗词背诵的任务,首先定期检查完成语文书后《课外古诗词背诵》的学习要求,再分作家广泛地背诵他们的经典之作。每个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名家名句默写比赛。 10、作业: ——熟练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完成《课课练》。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