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七年级语文教案
   《生命 生命》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 【字体: 】  
《生命 生命》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22:52:21   点击数:[]    



黑龙江省宁安市综合中学 初中部 郭雪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抓住主题或关键词,细致地研究课文。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进行探究性学习。

2.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改变粗枝大叶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抓住主题词关键词,深入细致地研究课文。

课前准备:

学生:反复阅读,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可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作品的资料、准备、交流。

教师:查阅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准备投影仪,多媒介体课件。(如有条件的话,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导入:(大屏幕投影:奥斯特洛夫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珍视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今天,我们要借助散文《生命 生命》,再次感受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

学生交流后,教师可补充:

[参考资料]杏林子,本名刘侠,台湾女作家。陕西扶风人,1942年生,北投国小毕业。12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至今全身关节均告损坏;但写作不辍,先后出版多部文集,让灰心的人鼓足勇气,使畏缩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道路上。她在1980年,当选台湾十大杰出青年;1983年获国家文艺基金会散文奖;1990年获吴三连社会服务奖。于1982年创办了伊甸园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全台湾一百万残障朋友服务,把自己的爱心实践出来。

主要作品《另一种爱情》、《生命之歌》等。《生命、生命》一文,选自《可林子作品精选》。

三.(一)整体感悟

1. 教师范读课文或(有条件可制作朗读课件)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知理解课文,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 请学生放声自由读课文或模仿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 读课文过程中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二)质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问题:

1. 作品《生命 生命》讲述了哪三个事例?引发了怎样的思考?请从文中指出相应的主题词。

2. 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例子举的都有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3. 三个事例、三点思考的侧重点有什么区别?试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体验,锻炼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上问题,在学生读文后,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发言,同学之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点拔、引导。

[教师小结]

1. 三个事例 A、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 B、香瓜子在墙角的砖缝中长出一节小瓜苗。 C、“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

主题词分别是A、生之欲望。 B、生命力。 C、生命。

三点思考 主题词分别是A、意义。 B、价值。 C、奋斗。

2. 说明世界上任何卑微的生命都有顽强的生命力,更何况人了。学生谈不透时,教师可引导:作者举的动植物的例子都是不起眼的小生命,为什么不举狮子,大象等庞然大物、只说小飞蛾?不举参天大树,只说一棵小瓜苗,这样排序说明了什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3. 三个事例分别侧重于生命自我珍视,生命的诞生和生命活动。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对生命的三点思考:A、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使用生命。B、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C、珍惜生命、时间,不懈努力。 举例要切合课文内容,例如雷锋的例子切全第二点思考;张海迪,桑兰等又较切合第一点思考;而作者杏林子,张海迪又较切合第三点思考。

(三)自主质疑 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教师可参与讨论,适实指导。(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来,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点拔、明确。

问题探究:(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大屏幕投影问题:

1. 课文中先说小瓜苗“长出小苗,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后边却说“它仅仅活了几天”两者是否自相矛盾?

(引导回答时,有两个切入点(1)为什么能“茁壮成长”?(2)为什么死了?)

2. 作者开头写小飞蛾的例子,强调其“小”,什么目的?

(任何再小的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3. 如何理解“从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生命是短暂的人们要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尽量多做有于益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事,使生命更有价值)。

4.“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有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这表现了作者有怎样的精神?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具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鼓励学生各抒已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完善)。

四。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同题文章《生命 生命》(美国 克伦沃森)。

思考问题:两篇《生命 生命》,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读文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进行比较,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完全可以尊重各人不同的爱好。要求回答“为什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借此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 沃森的文章与课文所举的第一例,主旨完全相同,课文从三个事例引发三点思考,沃森的文章则是细致地描写受伤的蜜蜂怎样极力挣扎。

2. 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注重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的结合。沃森的文章文学色彩比较强。

五.反思、小结:身患顽症的杏林子从寻常小事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学习这篇文章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从中受到什么教育?(鼓励学生多结合自己的实际共同探险寻人生的法宝,教师多给予激励性评价,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作者邮箱: fengxuegxf@so.hu.com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我的老师》课文说明

  • 下一篇文章:《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3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生命 生命》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生命 生命》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秋天(网友来稿)
  • ››《柳叶儿》教学设计1
  • ››春(第一课时)
  • ››《皇帝的新装》有关资料:关于童话...
  •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 ››诗词五首 教案示例
  • ››《社戏》教学设计(3)
  • ››《郭沫若诗两首》三课时教案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 ››《散步》教案设计2
  • ››《生命,生命》教学实录
  • ››《生命之舟》课堂教学实录..
  • ››《生命 生命》教学实录及点评
  • ››《生命,生命》课堂实录
  • ››《生命,生命》课堂实录及教法分析...
  • ››《生命,生命》相关资料
  • ››《生命、生命》参考资料·越过生命...
  • ››《生命与和平相爱》教学设计
  • ››《生命之舟》教案
  • ››《生命之舟》教学设计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