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的语言之间,除去相互作用产生的极少量被 互相称之为外来词汇之外,彼此差异巨大,各自独立形成大量 的词汇和语法体 系。根据上面对迁移概念的讨论,本文认为在这个方面,母语对外语教学无正迁 移可言。作为 第二语言学习的外语教学,肯定受母语的影响,而这个影响是一 种负面作用。下面我们对一个不辩的事实形成 的原因进行讨论。 成人和儿童迁移到一个有明显地方语言的环境中,儿童学会地方语言的时间 比成人学会地方语言的时间短 。这既不是儿童会迁移他的母语,也不是儿童的 语言发音能力比成人强。主要原因之一是儿童比成人更愿意学 习地方语言,因 为儿童不学会地方语言就无法与小伙伴游戏交流。相比之下,成人在这个学习地 方语言的过程 中有更多的母语知识可供迁移,成人有比儿童更强的迁移能力。 不愿意学习新的语言是心理上的一种母语依恋,在这种母语依恋情绪下形成 母语依赖习惯是外语教学中普 遍存在的。它是外语教学的一大障碍。消除在母 语依恋情绪下的母语依赖习惯,应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全面理解 。 1.正确理解"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人类对世界上“事物”的反映,任 何一门成熟的语言都能完整地 表达人类已知世界上的"事物"。只是由于地理 条件的间隔,各自形成了独立的"词、句"与"物、事"间的 联系。 2.正确理解"语言的理解"。学生完成了"语言的理解"实质上是要学生建 立"词、句"与"物、事"间 的联系,就是学生在听或看到一个语句之后,能 在大脑中出现对应"事物"的反映;在需要表达自己已知的" 事物"时能正确 地输出"词、句",这是对语言的运用。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是希望学生建立母语和外 语的联系。外语和汉语的“词 、句"不同,但都是对世界上"事物"的反映, 这是它们的共同点,这是构建母语与外语之间桥梁的桥墩,基 本框架如图1所 示。这个构建过程是要打通三者间的双向关系。只有学生构建了所示的知识 网络,学生掌握 的外语才是全面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做法是非常注重构建外语"词、句"与汉 语"字、句"间的直接联系, 这就是"直译",也就是图2 所示的①;把②和 ③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不完整的,这样的 教学过程也加大 了学生全面掌握外语的难度。因为“直译”是在不同语言间的“词、句”间进行 的,而语言的 "词、句"属于对"事、物"的概念,在概念间构建关系是一个 抽象思维过程。没有理解基础的抽象思维是不 可能的,而理解又必需完成图2 所示的②和③两个环节。在没有教师辅助的条件下,绝大部分学生能自己完成这 个理解的过程吗?若不能完成这个理解,①环节就落入了死记硬背的老路,这当 然不是高效率的外语教学法。 外语的学习离不开记忆。建立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的知识,远比死记硬背的知识要牢靠且长久。 母语能帮助学生对外语的理解,这个观点不错,已经表现出来 了。但应该注意"帮助"的作用 ,在无需"帮助"就能理解的时候,就不要"帮 助"了。一个懂德语和英语的人读马克思和恩格斯原著比读中 文版的马、恩著 作容易就是最好的例证,这虽然与外语的学习不在同一层次,但语言与理解的关 系是同一个道 理。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