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e, bring the kids along.”(下次来时把孩子带上)。会场的气氛忽然发生惊人的变化:有些人目瞪口呆,感到此语难以置信;有人发出笑声。美国人感到困窘,女王随行人员则颇为气愤。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答案是:市长用了kids一词。不能称君王的子女为kids(孩子),应称为princes (王子) 或princesses (公主)。 市长说的这句话相当于在中国对地位高的人说:“下次您老人家光临,带上您的丫头和小子。”此事可以说明,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场合表示不同的意义,或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学习单词时一定要注意其文化内涵.4、测试法 通过对学生进行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外语交流能力的测试,找出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易犯的文化错误,从而有针对性地导入文化知识,这也不失为文化导入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做法。以一道大学英语四级题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测试的方法来进行。例如: 问题1): M: Please buy two packs of cigarettes for me while you are at the store. W: I am not going to any store. I’m going to see Aunt Mary, but I will get them for you at the gas station. Q: Where will the woman stop on her way? A) at a cigarette store. B) at a bus station C) at a gas station D) at Aunt Mary’s. 据统计,这个问题只有60%左右学生答对,其余40%左右答错的学生原因尽管多种多样,但是由于缺乏应有的文化背景知识,不知道国外的gas station 不仅出售汽油,也出售香烟等日用品这一文化而影响听懂对话中女士讲的内容,直接把C)at a gas station 这个正确答案就排除掉的考生恐怕也占相当的比例。由此可见,教师可通过测试等教学方法来找出学生所犯的文化错误,从而有针对性地导入西方文化。 5、融合法 融合法指的是将文化内容与语言材料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如语言材料本身就是介绍目的语文化习俗、词语典故、历史事实等。例如:《 大学英语.精读 》第2册第4单元“My First Job”涉及到西方求职面试的程序。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What will a person do in order to get a job? 学生经过思考,可以从课文中找到如下句子: (1)…I saw advertised in local newspaper a teaching post… (2 ) …I applied, fearing as I did so … (3 ) …a letter arrived, asking me to go to Croydon for an interview. 从第一句的关键词saw得出求职者要在招聘广告中寻找职位空缺;接着从第二句和第三句得知:以写信的方式向需方单位提出申请,然后供需方会面,招聘者对求职者进行面试。这样,让学生自己从文中找出求职的全过程,要比按教参直接讲出来给学生印象更深刻,笔者认为教学效果会更好。 6、课后补从充法 英语课堂教学毕竟有限,尤其是大学英语,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辅助进行文化教学,组织学生观看英文原版录像、电影。录像和电影提供的语境多,可观察姿态、表情、动作等辅助语言手段;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与文化现象有关的书籍、报纸和杂志,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还可主动与外籍教师和留学生接触交谈;举办专题讲座;开设“英语角”;收听VOA和BBC英语广播等。这样就可逐渐深入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学、教育、艺术、哲学、政治、科技、风俗习惯等等各方面的文化知识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