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能够按照个人的能力、个人的潜力、个人的特长与志趣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和长远发展的目标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选择,使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具有体现扩展性学习、提高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特点的学习过程,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表现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条件。高中英语课程在设置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同时,又按照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设置相应的教学级别以及相应的语言水平测试级别,为学生提供相对客观的监测语言水平的标准。 四、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200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关系 2001年7月出版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按照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整体思路设计的,当时国家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尚未出台,因此,其高中部分的课程标准基本是按照与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分级目标的课程模式进行设计的。虽然在高中阶段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但是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性和个性发展的机会。因此,课程标准研制组根据教育部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这次又重新对高中课程进行设计,力求体现实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的原则。以学分制的方式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同时又与英语语言的水平级别相联系,形成了新的高中课程的设置模式。高中英语课程的改革将以新制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准。 第二部分 高中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及内容结构 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特点 1.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既立足于我国高中外语教学的现状,又充分考虑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前景和我国对外开放、综合国力增长的需求,力求使课程标准做到理念先进、可操作性强、体现时代性的要求。 2.第一次在高中英语教学指导文件中明确了外语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提出:“外语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中英语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描述中,提出了对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级别要求,使语言学习目标的内涵更为全面和丰富。 3.既体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性和基础性,又适应高中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成长需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设计了必修和选修两大系列的课程,以学分制为基础、以模块为基本教学单元,使课程体现多样性、开放性和可选择性。 4.明确提出高中阶段英语教学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展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5.根据英语学习的规律和社会对英语的要求,提出基础教育英语水平级别证书制度的设想。 二、高中英语课程的基本结构 1.基本框架 高中英语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分别由若干个模块组成。其基本框架图如下: 附图 高中英语课程基本框架图(详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正文中表1) 2.必修课程 原则上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英语必修课,共5个模块,计10个学分。高中英语必修课程的内容将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发展,注重语言的输入量,必修课程由综合英语和阅读与表达两个部分构成。两部分课程的课时比例为3:1。 3.选修课程 高中英语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若干模块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对未来发展的设计进行选修,分为两个不同的系列课程,即B系列和C系列课程。B系列课程为顺序选修课程,应在完成A系列课程后顺序选修。B系列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与A系列基本相同,在继续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的同时,重点发展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选修课程共设6个模块,计12个学分。 C系列课程分为三种类型的课程: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其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专项语用技能,发展特长与爱好,满足兴趣和需求而开设的,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或就业,特别是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各校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有目的和有选择地设置C系列课程。以下课程仅为建议性课程。 ●语言知识与技能类可以包括:英语语法与修辞、英汉初级笔译、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演讲与辩论等。 ●语言应用类课程可以包括:文秘英语、科技英语、社科英语、初级旅游英语、初级经贸英语、计算机英语等, ●欣赏类课程可以包括:英语文学欣赏入门、英语影视欣赏入门、英语戏剧与表演入门、英语歌曲欣赏。 第三部分 原有大纲与新课程标准的比较 说明:2000年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是以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的版本为基础修订的,其修订工作是在新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进行的,参加修订的人员同时是新课程标准研制组的核心成员。因此,2000年版的高中大纲吸收了一定的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前该大纲尚未普遍实施;1996年供试验用的高中大纲到目前为止只在个别试验区使用,未在全国广大地区推广。因此,实际上全国广大地区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