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日记,把所见所闻用英文写下来,也可以写写读书笔记,就日常接触的事物用英文来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总之可写的材料很多。有了多读多写的习惯,在有利的语言环境下,听说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要说明的是学习英语的目的应该是因人而异。简要地说,在高校里,学习英语的人群可分两大类: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前者而言,他们应该全面熟练地掌握英语,听说读写都要达到较高的要求。一般而言,读写问题不大,而听说则必须造就一种不论在课堂上或课后人人说英语的气氛。也就是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能主动积极地说英语。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读是最主要的,不论是学理工的或文史哲的,都必须掌握读的技能,并要大量地读。通过阅读能够了解国外各学科最前沿的发展和科研成果,以供我们借鉴参考。当然,如果他们能用英语发表文章,或能用英语与国外学术界进行交流,那当然很理想,但不能作为普遍的要求。 5.在哪个年龄阶段开始学习英语的问题 当前盛行一股“外语热”或“英语热”。在上海更是如此。不少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还有提倡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设英语课的。对这种倾向我实在不敢苟同。我认为不论什么人,母语总是第一位的,做一名有文化的公民,首先要把自己的母语学好。如果让低龄儿童学英语,他们的母语还远远没有学好,思维能力也还远远没有发展,要同时学两种语言,只能弊多利少。我认为英语学习没有必要低龄化,我们是中国人,首先要打好自己语言的基础,要能够顺利地用母语进行思维,进行各种交流,在这个前提下再去学一门或几门外语是可行的。 根据我自己在上外的教学经验,我的学生中不乏到初中才开始学英语的。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比其他更早期学英语的学生差,在上世纪50年代,高校中更有一些零起点的英语专业学生,他们当时在中学是学的俄语,到大学才开始学英语。这些零起点的学生与非零起点的学生一起上课,受同等待遇。他们的学习也很顺利。可见没有必要非要强调外语从少儿时期开始学。我认为小学五年级或初中一年级开始学习外语应该是合理的。 6.师资问题 我们现在合格英语教师不是太多了,而是供不应求。 首先要强调英语师资必须合格。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合格的英语教师呢?他们首先必须有坚实的英语基础,有良好的听说读写技能。当然我们不能要求中小学英语教师和高校英语教师有同样的水平。但那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最基础的准确流利的语音语调,全面的语法知识,一定量的词汇,应付自如的听读技能,和流畅得体的说写技能是最根本的要求。 教师要掌握灵活多样、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过去那种满堂灌、逐字逐句讲解的做法已不符合今天的要求了,不论是教哪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必须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必须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尤其是在以英语为重点的中学里,或者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用英语进行教学,同时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用英语交流思想,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融会贯通,用英语进行各种活动了。 最主要的是教师要有敬业精神,要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对教学要专心致志、不辞劳苦,精益求精;对学生要因材施教,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要教学生怎样去学习,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的学习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对自己也要严格要求,必须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7.编写《新编英语教程》第1-4册时的构思与设想 《新编英语教程》第1-4册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产物。当时国外的交际教学法方兴未艾,我们引进的国外英语教材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在这种情况下,最简便的办法当然是“拿来主义”,人云亦云。但是我们总觉得国外教材不符合我们具体的要求,而且交际法的不同体现往往有偏颇之处。我们认为看问题必须全面,不能只听一家之言。对我们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必须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和分析,对于传统的英语教材要有恰当的评估。我们编写《教程》的指导思想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我们认为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要求。各种方法有其优势,但也有其不足之处。我们就想最好是采用各家之长,结合我们的具体实际,制定我们自己的原则。《 教程》就是这种构思的产物。 我们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入学时应该说都已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一般来说,听说能力比较薄弱。所以我们认为在一年级时要侧重听说能力的训练。这和我们上面所说的在基础英语学习阶段有必要听说先行是完全两码事。上面所说的基础英语学习阶段是指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而现在所指的是高校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已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听说还有待提高。所以在一年级必须抓好听说训练。语言毕竟是以口语为第一性的,在一年级过好了听说这一道关,以后的学习就能顺理成章、立竿见影了。 怎样编写听说训练材料不是一个小问题。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机械性句型操练加对话。对这两者的操练一般是熟读句型和会话到背得出为止,没有很多灵活性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