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网络 |
|
|||||
浅谈网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0:08:45 点击数:[] ![]() |
|||||
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学习属于协同型学习,即两个学生对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网络共用写字板、画笔或某些应用程序(课件注释系统)相互交流讨论,协同学习。通过种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促进学生自己的学习、总结和自述,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协作精神。 ⑶ ONE TO MAMY 学习模式 在一对多的学习模式中,一位教师同时向多个学生授课,除独立操作外,学生只能和教师进行交互或者通过教师的控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互。这种模式的交互学习不仅仅是学生观看屏幕上远地教师的授课,而是在学生决定的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才得以实现的教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⑷ MANY TO MANY 学习模式 在多对多的学习模式中,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虚拟学习环境. 事实上除实现一对多的模式中教师和多个学生之间的交互外,还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直接交互。学生可通过同步对话模式(Synchronous Dialog)进行同步对话,展开更加广泛的学习合作,学生的网上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实践证明,如果我们合理运用以上四种学习模式,让学生在最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关键是网上教学的管理。 2.3 Internet教学模式的特点 ① 教师必须具有网上教学能力。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 教学双方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③ 学生学习更自主,而且具有网上学习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④ 为学生构建一个多媒体,全方位的虚拟学习环境。 ⑤ 教育的投入小,效益大。 3.网上教学的实践 3.1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网的性能 目前在广州地区流行的多媒体教学网有:Top School、Win School、Top 97等。但是普遍缺乏在这些多媒体教学网上运行的课件,尤其能与学生计算机课本配套的课件就更少。为此,我们在广州市教委的资助下,联合研制和开发了一套多媒体教学网上使用的CAI课件,它配合了广州市中小学计算机的教材。一套四个,其中有"键盘认识"、 "快快乐乐学打字"、"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识字大王"。几年来实践证明这套MCAI课件能在各种多媒体教学网上运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对媒体教学网的使用效率。 3.2 充分利用远程教学网发展继续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课室、宿舍等)难以满足需要,社会上报考成人本科函授教育越来越多,把现有的函授教学模式改用网上教学,已经成为现实。让广大的函授学员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提高自己对信息处理的能力,挖潜发展,进一步体现个人价值。 近年来,我系的函授教育开始试行网上教学,即函授学员除了到本校来面授、考试外,还利用我系的远程教育网进行网上学习。 目前我系远程教学网提供了几十门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并在不断完善和丰富。学生可通过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实时交谈,进行网上答疑、讨论、上交作业等。这些都很受学生欢迎。尤其是对个别的残疾学生来说,网上教学更显优越性。 3.3 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搞好学历教育 校园网络是学校教与学的纽带,搞好学历教育,学生可以从校园网上得到更多的知识信息,也能及时地发布自己的信息,并实现网上交流、讨论。这样不仅使学生自主地学习,而大大丰富和充实课余生活。教师的备课可从校园网中获得更多教学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方便地,有选择地比较教学信息资源,然后通过校园网向学生进行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具体的做法是: ⑴ 教师要建立自己的教学主页; ⑵ 在教学主页要有自己任教课程的多媒体教材(电子版); ⑶ 配合教学进度,定期更新讨论主题及BBS材料; ⑷ 每周定时与网上的学生进行实时交谈、辅导、答疑; ⑸ 利用自己的邮箱(E-mail)收缴学生作业及收集学生对教学意见或建议; ⑹ 建立课程成绩管理系统; ⑺ 建立任教课程的多媒体教学素材数据库; ⑻ 教学主页必须具有良好的导航机构,并提供学生访问相关的Wed站点。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人民邮电出版出 1997 111-115。 2.王洪,沈凌霄。计算机与教育。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7 42。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