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计算机论文计算机网络
   台湾网际网路兴起之政治经济学分析      ★★★ 【字体: 】  
台湾网际网路兴起之政治经济学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0:08:30   点击数:[]    

障碍的过程,而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空间化,则主要是指传播工业中企业权力的制度性扩展。网际网路突破了时空的束缚,并且全球与台湾网路市场与产业的集中化趋势,正可以呼应莫斯寇所提出的空间化概念。

台湾网际网路的兴起,就国际政治经济因素而言,在国际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构性扩张驱力引导之下,受到(1)以美国、欧洲与日本为主的网路强权国家之全球化网路政策发展;(2)跨国性组织对推广网际网路所制定的全球法案;(3)美国主要网路相关产业的全球化策略与资本复制需要;以及(4)美国与跨国性组织推动资讯通信协定中标准之设定与智慧财产权保护等因素的影响,促使台湾的政府与产业界,透过对跨部会的NII推动小组的成立,推动电信自由化、法规的修正、国际标准的订定以及其他有关网路之建设,以积极配合工业强权与跨国性组织之政策,加入资本主义重组后的新兴全球经济体系。换言之,由于国际资讯资本主义扩张的趋力,三大强权国由民间资本家与国家结合,藉跨国性组织来推动资讯科技协定(ITA)与全球资讯通信基础建设(GII),而台湾以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在重组后的全球资本主义结构之下,由国家扮演主导角色组织民间资本力量与整合政府资源,藉NII推动小组之设立建构国家资讯通信基础建设(NII),并配合著资本家的市场经济逻辑,使台湾网际网路与产业得以蓬勃与快速的发展
参考书目

施依萍
1996 台湾网路的发展历程与环境的互动。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资讯科技与社会转型研讨会议论文集 (1)65:87。

高承恕
1997 布劳岱与台湾中小企业。辑录于东海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编之地方社会。台北:
联经出版社。

陈冠甫
台湾高科技工业的依赖发展与空间结构 ━ 新竹科学园区的个案。台湾社会研
究季刊 3(1): 113-149。

叶启政
1996 对资讯科技社会来临的一些思考。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资讯科技与社会转型研讨会议论文集 (1)29:39。


虚拟与真实的浑沌化 ━ 网路世界的实作理路,宣读于「TANET’97 第三届台湾区网际网路研讨会」,台北:教育部及台湾大学主办,1997年10月21日至23日。

彭慧鸾
亚太地区的科技竞争与合作:「科技资讯协定」的政治经济意涵。问题与研究
36(2):33-47。

杨忠川
1997 网际网路与全球资讯高速公路对电讯传播管制政策的冲击。新闻学研究 55:16-39。

张绍勋
1996 资讯科技引进的适切性及对开发中国家冲击之研究。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资讯科技与社会转型研讨会议论文集 (1)1:16。

瞿海源
1997 资讯网路与台湾社会 ━ 网路使用的社会意义,国科会「NII对社会的冲击」研究计画报告, http://www.stic.goc.tw/stic/1/home_test/scitech/chapter-7.htm。

工研院电通所
1996 ’96 电脑网路产业的现在与未来,新竹:工业技术
研究院。

台湾网路资讯中心
1997 台湾网路资讯中心通讯97-1,台北:台湾网路资讯中心。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中华民国科技白皮书 -- 科技化国家宏图,台北: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资策会(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1995 国家资讯通信基本建设 ━ 100 问,台北: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1996 中华民国 Internet 应用现况与展望,台北: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1997a 我国电脑网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台北: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1997b 亚太资讯产业与市场发展趋势,台北: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1997c Internet 风潮下的产业发展机会分析,台北: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1997d 亚太竞争国家资讯电子产业政策与技术竞争力比较,台北: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1997e 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与我国业者机会分析,台北: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Berslow, Harris.
Civil Society, Political Economy, and the Internet. In Steven G. Jones (eds.), Virtual Culture: Identity and Communication in Cyberspace. London: Sage.

Bettig, Ronald V.
1997 The Enclosure of Cyberspace. Critical Studi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14:138-157.

Braudel, Fernand.
1977 Afterthoughts on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Capitalism. Baltimor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Carmel, Erran.
1997 American Hegemony in Packaged Software Trade and the “Culture of Software.”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13(1):125-142.

Castells, Manuel.
1996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Hawkins, Richard.
1996 Standards f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Negotiating Institutional Biases in Network Design. In Robin Mansell and Roger Silverstone (eds.) Communication by Design: The Politics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pp. 157-186)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melink, Cees J.
1994 The Politics of World Communication: A Human Rights Perspective. London: Sage.

Mandon, Shirin.
1997 Information-Based Global Economy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Bangalore.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13(3): 227-243.

Mansell, Robin.
1996a Designing Electronic Commerce. In Robin Mansell and Roger Silverstone (eds.) Communication by Design: The Politics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pp. 103-128)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b Network Governance: Designing New Regimes. In Robin Mansell and Roger Silverstone (eds.) Communication by Design: The Politics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pp. 187-212)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cChesney, Robert W.
The Internet and U.S. Communication Policy-Making in Historical and Critic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6(1), Winter, pp. 98-124.

Mosco, Vincent.
1996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Mowlana, Hamid.
1996 Global Communication in Transition: The End of Diversity? London: Sage.

Silverman, Roger and Mansell, Robin.
1996 The Politics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Robin Mansell and Roger Silverstone (eds.) Communication by Design: The Politics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pp. 213-227)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上一页  [4] [5] [6] [7] [8] [9]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论网络对社会的正负效应

  • 下一篇文章:面具与人格认同──网路的人际关系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台湾网际网路兴起之政治经济学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台湾网际网路兴起之政治经济学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Internet时代的网络出版
  • ››惩治网络犯罪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 ››Win2003服务器RPL远程启动服务的安...
  • ››网络营销与个人隐私保护
  • ››网络与未来出版
  • ››强化网站项目管理的需求分析
  • ››试谈计算机网络安全关键问题的分析...
  • ››浅论气象业务建设中网络故障与及时...
  • ››浅谈人防指挥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 ››计算机网络故障管理智能化研究
  • ››台湾网际网路兴起之政治经济学分析...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