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计算机论文计算机网络
   公共与私密的交叠:台湾学术网路空间结构的理论初探      ★★★ 【字体: 】  
公共与私密的交叠:台湾学术网路空间结构的理论初探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0:08:26   点击数:[]    

化的历史过程中,我们是要将这种成员结构视为初期的现象,还是网路社群的结构特徵?

在谈面对新科技的策略之前,恐怕先值得我们思考的是,电脑网路的传播,是否偏袒特定对象、特定族群?从前述的网路使用者人口特质中,我们有理由忧虑,网路传播可能充斥顺应这个族群的文化特质。这也是我们在面对这种新传播形式,首先必须解构和批判的。

因此,在讨论网路做为一种「公共领域」时,我们必须先□清两个问题层次,首先是网路做为社会中一种发言管道,对个社会成员所具备的公共性意义。其次是网路做为一种新的传播管道,对参与其中的成员而言,是否提供了更理想的言说情境。

第一个层次,也就是广义、普遍性的公共领域,涉及到网路普及的程度,由于现在台湾乃至于全世界的网路使用尚在初期应用的阶段,实际的使用族群与社会中的普及程度都还停留在特定阶层,因此,对社会而言,网路的使用,不过是提供另一种传播管道,而且是特定的使用族群,对一般人而言,更不具公共性的意义。

第二个层次,也就是狭义的定义而言,能够使用网路的「先行者」,在网路上的确面对一个论述的「空间」。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网路做为一种传播工具的特徵,以及电脑中介传播的言说情境,从中评估做为一种新的「公共领域」的形式和特质,而这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

在虚拟空间中,人们透过萤幕上的文字、符号进行沟通,不同于「面对面」的谈话,我看看不到对方的长相,也听不到对方的声音,只能根据有限的「线索」判断对方的网路位置,因此举凡肤色、年龄、国籍、种族甚至性别,在网路上几乎失去意义,也极难求证。这种沟通情境有助于消除既有社会的歧视与偏见,创造一个较为公平的发言形式。而这毋宁是有利于公共领域的建构的。

网路BBS上独特的「参与性」与「互动性」,任何人只要通过「注册」的手续,在几乎没有「门槛」限制的情况下,就可以自由发言,参与讨论。而意义是在符号、文字的沟通互动中逐渐协商形成的。也就是说,网路上言论的「意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作者」根据先前的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读者」解读之后立刻可以选择发言位置,提出不同程度的回应,不管「读者」的回应是否掌握作者的意义,原作者或相同立场的人,随时可以进行再诠释与再回应,而这种持续沟通的情境,是其他媒体不容易做到的。

在这种情境中,参与者都处于互动的诠释过程,虽然参与者都受到「传播环境」,也就是电脑网路系统的制约,但相对于其他媒体,观众或参与者却拥有相对的「主动性」去「塑造」或「再塑造」这个传播情境。从这个角度观察网路上个体与社会系统的互动,颇能体现当代德国批判社会学家Giddens的社会互动观点,也符合理想沟通情境的开放特质。

虽然电脑网路这种互动性可以以 Call in 电台的参与性为类比,但受制于频道的有限、节目时间、Call in 人数等限制,电台节目未若电脑网路的开放程度。国内资讯学者同时也是资深网管人员陈年兴就指出,电脑网路的论坛(讨论区)具有:

开放性:接近使用(access)的便利,可说是对任何来光临的人开放。

广泛性:探讨的议题,由软性到硬性、由学术到休闲、由主流到非主流,可以对不同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

即时性:透过电讯的传送,贴到BBS上的信件几乎随传随贴,可以立即传播出去。

多面性:针对相同的主题,因著讨论社群的差异,还可以在细分为不同面向的讨论,如政治板中尚有三党各自的讨论区,职棒的讨论区中,为了避免各队球迷的争执,也往往再细分为各队球迷的讨论区。

(三)网路空间的公私划分

当网路被切割成一个一个BBS站时,BBS站为了凸显自己的特色,往往会标榜专业性(如文艺站、音乐站、女性主义站)、地域性(如中山大学南风BBS站、各校或各系所架设的BBS站),从而吸引不同兴趣、特质或地域的网友加入,这些基于某些共同点的网友所聚合成的讨论区,逐渐赋予各个活动空间特定的文化。同样的,成千上万的BBS和News的讨论区,更细密的把网路社群依讨论兴趣切割成更小的群体,这样的群体对内有极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对外则有相当的排他性和规范限制,也就是说,各种讨论区内呈现一定程度的同质性,而整个网路空间呈现极高的异质性。此间的异质可能呈现著二元或多元的区隔,甚至存在著尖锐的对立,如果简约地划分,可能有特定「文化菁英」和「普罗大众」的分别,「女性主义者」和「父权意识者」的对立、四党一派支持者的区隔4、各队职棒球迷的分野} .。也就是网路的讨论社群区隔,基本上也反映了社会中多元异质的社群聚合状况,然而,在资本主义运作的空间配置中,特别在大都会的空间中,因著居住和舒适的要求而分化,随著收入、教育和职业而区分,并象徵性的转化为社会威望。柯司特(Castells)区分了三种社会空间分化的模型:分别是:一、前工业时期各种社会阶层混居,二、工业化都市的空间分化,三、大都会的进一步区隔。特别在高度发展的工业城市中,不同的社会阶层已经分占都会的不同区域,其差距进一步被强化,同时,各种社区也因著区域性的管理制度不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构想网络时代的出版业

  • 下一篇文章:论网络对社会的正负效应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公共与私密的交叠:台湾学术网路空间结构的理论初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公共与私密的交叠:台湾学术网路空间结构的理论初探”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Internet时代的网络出版
  • ››惩治网络犯罪推进电子商务发展
  • ››Win2003服务器RPL远程启动服务的安...
  • ››网络营销与个人隐私保护
  • ››网络与未来出版
  • ››强化网站项目管理的需求分析
  • ››试谈计算机网络安全关键问题的分析...
  • ››浅论气象业务建设中网络故障与及时...
  • ››浅谈人防指挥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
  • ››计算机网络故障管理智能化研究
  • ››公共与私密的交叠:台湾学术网路空...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