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其它理学论文
   青枯菌病害的研究进展      ★★★ 【字体: 】  
青枯菌病害的研究进展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13:03   点击数:[]    

内外面对的一大难题。在番茄中至今没有发现显性寡基因控制的青枯病抗性,已有抗性种质的抗性多表现为数量遗传特性,抗性位点多造成了抗性遗传的复杂性。[5]
3.1.1番茄的青枯病抗性分子标记
目前关于植物青枯病抗性分子标记的报道主要是对番茄的研究。尽管番茄栽培品种之间的DNA多态性不高,但番茄具备良好的遗传系统,易于操作[6]。在番茄的青枯病抗性研究中,既发现了广谱性位点,也发现了对某些菌系具有专化性的抗性位点。 Danesh等研究认为在番茄第6、7、10染色体上存在与青枯病抗性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7]。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AVRDC)Wang等研究证实了Hawaii7996(番茄中广泛应用的抗源)在第6条染色体上的抗性标记,并发现在第3和第8条染色体上存在抗性位点,还发现了一个未定位的RAPD标记K4a[8]。Yui等研究获得了Hawaii7996青枯病抗性的4个RAPD标记,在99个F2植株中鉴定出32株具有全部4个RAPD标记,其中2个标记(RA12-12450和RA12-291600)被认为与抗性主效基因连锁[9]。Mangin等研究认为在番茄第6条染色体上至少有2个独立的位点与青枯病抗性有关[10]。
3.2 花生青枯病抗性种质研究
花生在青枯菌寄主植物的抗性遗传多样性中有特殊地位。到2000年,世界范围内鉴定出高抗青枯病的花生地方品种超过120个,二倍体野生花生中也发现了20多份抗青枯病材料,这是其它茄科植物不可比拟的,就数量而言,花生属植物抗性种质的遗传丰富性居青枯菌寄主植物首位。自20世纪初印度尼西亚首次发现抗青枯病花生种质以来,历经近100年,这些最早发现的抗病材料仍然具有很高的抗性(群体存活率)。与茄科作物相比,花生的青枯病抗性水平不仅更高,而且稳定性更强[11]。
3.2.1 花生青枯病抗性遗传及DNA标
3.2.2 记研究
据现有研究结果,花生青枯病抗性在遗传上受寡基因控制,如珍珠豆型花生的抗性受2对主效基因控制。育种实践表明,花生青枯病抗性容易在品种间转移,也易于从二倍体野生种转移到四倍体栽培种中,如河南省农科院和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均从二倍体野生花生转移获得了抗青枯病品系。廖伯寿等研究证明花生对青枯菌潜伏侵染反应特性存在遗传分化[11,12]。从2000年起,中国与国际半干旱研究所合作开展了花生青枯病抗性的分子标记及辅助选择技术研究,发现了不同花生抗病基因型间的AFLP和SSR多态性,建立了青枯病抗性的重组近交系(RI)群体,将用于绘制遗传连锁图谱和基因定位。花生青枯病抗性遗传基础较为简单,为分子标记的建立乃至基因的克隆提供了可行性。
3.2.3 花生青枯病抗性的利用潜力
由于花生在对青枯病的抗性水平、稳定性和抗性遗传基础上的特殊性,研究和分离抗性基因对于其它作物青枯病抗性改良具有重要的潜在作用,1997年在法国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植物青枯病大会(IBWS)对此提出了倡议。通过研究建立花生青枯病抗性的分子标记,可以明确抗性基因位点,估计抗性基因作用、遗传特性及环境影响,最终克隆和分离抗性基因,对于深化花生乃至其它作物的青枯病抗性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国际花生青枯病工作网(GBWWG)正利用多边合作关系开展工作,以期在花生和其它植物青枯病抗性改良上取得突破。
4  青枯菌生防菌的研究
4.1青枯生防菌Bacillus sp
青枯生防菌 Bacillus sp。B130菌株是姜瘟灵的主要有效成分,它对包括青枯菌在内的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B130能在PH5~8之间较快地生长,以 PH 6时菌体生长状况为最佳,抑菌活性亦最强.培养初期抑菌活性随培养时间而增长,但 36 h后呈下降趋势。对蛋白粗提液等的研究表明,B130的抑菌物质成分复杂,但主要活性部分是蛋白和多肽类物质.[13]
4.2青枯病生防菌ANTI-8098A
福建农科院研究员刘波博士主持的《农作物青枯病生防菌ANTI-8098A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经过8年努力,筛选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青枯病生防菌株ANTI-8098A,经德国菌种保存中心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在完成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项目组自行设计并完成了生防菌剂中试规模的网络监控生物反应系统,建立了菌剂生物测定的标准化方法,成功研制出生防菌的存活基质、菌剂生产工艺和保质技术,解决了菌剂田间定殖难题。经科学测定,ANTI-8098A青枯病生防菌剂几年来在福建不同地区的茄科作物上推广面积达5.6万亩次,对番茄、茄子、辣椒、花生、烟草、生姜等作物青枯病田间防效高达75%-85%,与普通化学农药相比,价格低,效果好,不造成药害,不污染环境,农药残留不超标,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良好。专家认为,这项研究首次发现了ANTI-8098A对青枯菌的致弱现象,即将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转化为无致病力菌株,从而抑制病害。项目组对致弱机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建立了PCR电泳、紫外分光、液相色谱、异源吸附蛋白、TTC培养基测定、寄主植物回接等致弱作用的检测方法,为植物青枯病生物防治机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14]
4.3  eep( export of extracellular proteins)突变体
4.3 .1 eep缺失突变体的致病力
通过Tn5诱变技术,分离了植物青枯病菌生理小种1号、3号的胞外蛋白输出功能丧失突变体。由于Tn5在其基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数控技术与产业发展途径探讨

  • 下一篇文章:关于现代中学数学教育的思考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青枯菌病害的研究进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青枯菌病害的研究进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浅谈数学的设计
  •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读解
  • ››担子菌和子囊菌交配型基因的研究进...
  • ››关于现代中学数学教育的思考
  • ››青枯菌病害的研究进展
  • ››数控技术与产业发展途径探讨
  • ››浅谈蛋白质折叠的有关问题
  • ››揉合一体的结构化学与生命科学 ——...
  • ››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
  • ››论“协同教学”的课堂模式与学生心...
  • ››青枯菌病害的研究进展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